按照 S&P 500 Index Seasonality,每年10月中旬會有一波向上行情到年底,在美股的驅動下,台股自然也不會寂寞。然而,今年可能是個例外。 就台股加權指數而言,從 A-C 反彈 Fib 0.5 處在16821,從 B-C 反彈 Fib 0.875 處在 17829,換言之,這裡處於雙重壓力所在。 隨著反彈高點越來越低,截至10/20收盤約42%的上市公司股票價格在年線之上。換言之,跌破年線 200SMA 的機會越來越高。 觀察美股標指500指數,一個明顯的頭尖頂在上方,回測頸線再跌落,已經可以明確肯定。10/20收盤也已經跌破年線200SMA。 納指100指數週線,呈現的是菱形,也就是變形的頭尖頂。 年底吹牛行情,可能會遲到或是落空。附圖為騰落指標週均值,一直穩定的往下走。
一個明顯的攻擊五波走勢,第五波是以楔形的方式結束。接下來就是調整波A B C,這裡就是高難度的操作時刻,因為調整是很難預期的,儘量減少操作次數。粗淺的看法,在 16593 附近也許會開始止跌做反彈。 題外話,在明顯跌破楔形下緣的第一時間就要馬上處理,而不是坐視不管。除了圖形的觀察外,也可以從漲跌家數判斷,如果明顯的下跌家數大於上漲家數,權值股幾乎都在平盤或是盤下,不需要等到收盤就能確認了。 週三(08/02)開盤後,八成以上百大權值股在盤下,十點以後下跌家數明顯增加就是實例。 附圖為週騰落指標,已經連續四週開始萎縮,本週開始 6 週均值與 12 週均值開始死亡交叉,這是過去八個月以來第一次發生的現象。
加權指數 20MA、50MA 已經做出死亡交叉,且這二條均線下彎,這應該算是中空的走勢。目前5MA與20MA也做出死亡交叉,且差距僅不到20點,按照過往的經驗,這也不是有利短多。既然不利短多、中多,退出觀望應該是比較好的應對方式。 觀察加權指數週指數圖,目前是跌破中期上升趨勢線,且似乎有菱形頂的樣子。指數若是有效跌破15342,就要有最壞打算的準備。
台股指數的老朋友-楔形,又再次出現。建議不要隨便找支撐,反而應該趁勢減碼,降低持股水位,在下一波的起漲時才有充足的子彈。 自去年的微反彈啟動,反彈了三千餘點,漲幅超過二成,著實有點令人意外,當時的背景是近九成的股票跌破年線(200MA),算是否極泰來的行情。4/17-19 盤後資料顯示,已經超過八成以上股票站上年線,已經算是籌碼過熱,股市就是由盛而衰由衰而盛的循環。 至於是否要放空指數呢?個人以為目前是不需要,原因有三, 1. 2022年的背景是週線上升楔形的修正,且領先指標下行。 2. 2023年的背景是日線上升楔形的修正,規模不會大,且領先指標上行(已經超過100)。 3. 長天期均線往上,50MA、200MA 黃金交叉。 預祝各位操作順利。
台股進入中線籌碼超買的階段,前次是在2022年12月初的時候,將近九成的股票價格站上季線(50MA),之後就是回挫千點的整理。今年3/6再度發生一樣的現象,這次是九成的股票站上季線與半年線(100MA)。 整理不外乎是兩種方式,時間或是空間,從 2/1 橫盤至今,外資賣超553億,代表散戶的融資則是增加155億,個人是傾向這次整理以空間的機會較大。週五(3/17)大漲 231 點,卻連10MA都碰不到,反倒是指數 < 10MA < 10MA 扣抵,標準的短期空頭走勢。但因為目前還在箱型整理的階段,連續向下快速噴出的機會不大,暫時空手觀望可能是比較好的選擇。 藉由 McClellan Oscillator 指標,也可以判定目前是空方力量佔上風。 下週(3/24)收盤跌破15250確認中期整理開始。
近期隨著美元轉弱台幣升值,台股隨即來了一波強勁的走勢,是否有可能延續下去?不妨直觀市場的走勢進行分析,免除外在雜音才是最好的方式。 一個多頭走勢必須是過前高,以黃金切割率判斷,要過前高 15152 (A),必須先站上 15000。其次,再過15087,才有可能挑戰 15475 (B)。換言之,15000-15087 是一個密集壓力區間。 以年線(200 MA)的角度觀察,週五(1/13)開盤後,隨即挑戰年線。目前台股站上年線的股票不到四成,短期之內指數要挑戰年線的成功率不大,即使靠著權值股挑戰成功,籌碼面的不配合,也撐不了多久。 2022/12/6 有一個長黑向下跳空缺口(14955-14969),不是不可能回補,但也沒必要拿著台幣去賭這種問題。 是不是買在最低點不重要,買在安全的位置才是最重要的。在此預祝各位新春假期愉快。
週五(12/9)大漲 150 點,還是無法扭轉短線下挫的問題,加權指數、金融指數 5MA 10MA 呈現死亡交叉,最佔權值的電子指數 5MA 20MA 呈現死亡交叉。所有在交易的台指期合約,未平倉口數驟減 3,739 口,漲勢的續航力有限。 倘若下週一收盤未能站上 14848,則 5MA 20MA 做死亡交叉,下週二、三開始,加權指數 < 10MA < 10MA 扣抵。 目前處於箱型格局,且 20MA > 50MA 呈現黃金交叉,指數操作建議空手觀望,或許會是比較合適的做法。 下方柱狀圖分別為「電子指數 / 加權指數」、「金融指數 / 加權指數 」 目前的美股對台股沒有任何助益,阻力倒是不小就是了。以 QQQ Top 10 為例,僅微軟、臉書、英偉達三檔在月線(20 MA)上方。
11月將近2000點的彈升,原本長線崩跌趨勢中斷,但這也不代表未來開始一路向上,密集壓力區在15050-15276 之間。惟長線價格慣性依然往下,震盪會比較激烈,12月收盤跌破 13470 長線跌勢重啟。 11月期指結算後,電子類股成交量能逐日遞減,最近八個營業日低於六成,所以指數走勢渾屯,10個營業日漲幅僅2.35%,不似從13000點彈升時走勢犀利。 雖然漲了2000點,距離中線翻多還差一步,至少等 +DI 穿出 ADX 後才有機會。是不是買在最低點不重要,重要的是起風時要在風頭上。 短線上,RSI 已經出現小幅度的背離, MACD 柱狀圖開始收斂。恐慌指數在11/28 跳空而起,是要留意的地方。
台股加權指數在一連串的爆炸性彈升之後,造成短線乖離過大,以週五(11/18)收盤價而言,距離月線(20MA)超過1000點;距離季線(50MA)超過800點。 目前能預期的走勢就是以橫盤或是下挫的方式修正乖離,就最近幾日盤中觀察,每當12月期貨指數跌破14400時,14300之下的選擇權賣權沒什麼大的波動,暫時認定橫盤機會較大。 中線反彈能否成局呢?下週收盤若是以長紅突破 14620,中線反彈就有機會成局。反之,如果週收盤是小黑K,這就要有點小心了。 -- 下方柱狀圖分別為「電子指數 / 加權指數」、「金融指數 / 加權指數」。
前篇文章有提到,指數跌破月線,可是超過半數以上的上市公司股票站上月線,未來有挑戰月線的機會。 今日(11/11)加權指數站上季線(50MA),可是不到五成的股票站上季線,加上今日的強攻是靠著百大權值股(漲跌家數比 91.8%),整體上市股票漲跌家數比卻是不到七成。 整體上市公司股價站上月線的比例在緩步下降,有些股票已經開始在回檔了。 另外,目前加權指數與月線正乖離超過7%,雖然不是說一定就會大幅拉回,要再連續上攻的機會不大。 -- 就基本面而言,目前美債長短息息差倒掛,未來經濟有很大的機會衰退,不會因為連續強彈而有任何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