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roMicroMacroMicro

【台灣】台灣 9 月外銷訂單超越 700 億美元,時隔四年創下歷史新高

重點整理

  • 台灣 9 月外銷訂單金額達 702.2 億美元,年增率達 30.55%(前 19.51%),再次遠優於預期的 19 ~ 22.7%,且創下歷史新高,細項中電子產品和資通訊金額同創歷史新高,分別為 277.3 億美元和 234.3 億美元,年增率 45.9%(前 39.5%),資通訊年增率 33.2%(前 20.6%),反映 AI 需求和電子旺季。

  • 從國家觀察,美國和東協訂單顯著上升,金額分別來到 252 億美元和 147 億美元,年增率達 40.3%(前 33.6%)和 57.5%(前 40.3%),中國小幅回升,年增率 11.6%(前 -0.69%),過去低迷的歐洲也開始由底部復甦,年增率 16.9%(前 -0.33%)。

MM 研究員

本月 台灣外銷訂單 表現強勁,訂單金額首度超越 700 億美元,也是時隔 4 年後終於越過 2021 年 12 月的高點,細項中由電子產品和資通訊作為主要帶動,同步創下歷史新高,除了有強勁的 AI 需求外,目前也進入了電子旺季,加上蘋果 i17 系列手機銷售優於預期帶動更多訂單需求。

如果從 國家 觀察,美國和東協訂單顯著上升,中國僅有小幅季節性回升,除了有 AI 需求外,因關稅戰不確定性也加速了消費性電子供應鏈轉移和重組的進度,例如越南的電腦零組件出口金額創下歷史新高,馬來西亞的電子電器出口也創下歷史新高。且值得留意的是過去訂單低迷的歐洲也開始從底部復甦,金額來到 88 億美元,創 2023 年 3 月以來最高,電子零組件和資通訊均有成長,反映歐洲汽車以及消費性電子的需求正在築底復甦。

備註:馬來西亞電子電器出口(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E)中超過 6 成是半導體(一半為邏輯晶片,其次為類比與光電元件),剩餘為電腦和手機零組件。

觀察 產業,雖電子產品和資通訊表現強勁,但傳產訂單普遍低迷,包括基本金屬、塑橡膠、化學品仍處於低檔,受到對等關稅衝擊以及中國產能過剩影響,僅機械(工具機、自動化設備、動力機械等)和光學器材(LCD 、背光模組、導光板、鏡頭等)呈現上升趨勢。

如同我們於 台積電快報 所提到的,目前半導體需求開始由 AI 獨強走向「多點式復甦」,AI 的強勁需求開始帶動周圍零組件的供需吃緊,包括記憶體、 PCB 、被動元件等,且消費性電子、車用及工業等非 AI 領域,魏哲家也看到正進入溫和復甦,帶動各國半導體需求普遍回溫。 推薦閱讀

  • 【行情快報】一文看懂「 AI 永動機」!
  • 【行情快報】陸港股信心回籠,「反內卷」成效追蹤!

相關圖表:台灣-外銷訂單動向指數(以金額計, 12M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