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理論在本世紀初發現之後獲得大量的關注,包含碎形結構等等的股票實證研究也持續開展, 基本上相關的研究都指出了一件事:就是股票價格不可預期。 那麼這個理論與結構就沒有用了嗎? 個人認為其還是有相當的實用性,最簡單的,在市場打滾許久的投資人常常會有時候莫名的產生:這個點該賣了、這邊可以買了的想法, 然後最後這些投資人將這樣的走勢歸納為股性,意即每支股票有每支股票的走法,當一支股票到了哪裡就該反彈、到了哪裡會出現賣點, 雖然技術面或是基本面都不同,但股價走勢類似,這個股性,在我看來就是每支股票的碎形結構相同, 因此長期關注個股的老投資人自然而然的在潛意識中已經出現了哪邊可以買賣的想法。 而碎形結構會不會改變?當然會,否則如果走勢都一樣,股票也就喪失了他的迷人之處,但是碎形結構改變, 會需要相對長的時間或是突然出現一個基本面催化...
其實這一單我在 20210326時就已經入場 我之前紀錄是下單前就很急著紀錄 又很急著下單 導致經常錯誤連連 現在我改變模式 先看好後下單 再慢慢寫紀錄 以下是我的判斷分析 1.大時間格局以日線來看,這次我使用多條均線取代多個圖表分析 看到日線21,55,144 呈現開花狀,明確顯示為一個大多頭格局 2. 簡化價格走勢,可以看到一個可能正在成形的ABCD型態,我假設他會繼續目前趨勢形成ABCD 我可以推算目標價為112 (看到這邊 我突然發現 纏論中的走勢中樞 跟 ABCD 型態 是在描述同一件事情 算是一種心得體會吧) 3.細部進場位置分析方式 a.等小時線的均線呈現 21>55>144排列後找進場點 b.等待突破bc點形成的通道上緣後進場(這邊有點小意外,但是運氣很好沒有打到止損) c.止損設在...
這十年來什麼比蟑螂生命力更強? S&P 500 稱第二 大概沒人說要稱第一 不是說漲幅多大 而是怎麼下修 就怎麼反彈 每每突破新高 已成為常態 從基本面來說 低利率與企業回購 成為推升股價最根本的硬道理 對於大企業 的股東來說 營業額的成長 可能都比不上股價推升帶來的利潤 每一股淨毛利還要扣稅 資本利得一毛都不用繳 將企業利潤拿來回購股票 既扣抵稅額 又提升獲利 企業還可以用更低的利率來借款回購 繼續推升股票 一石三鳥 何樂不為 但畢竟 我只是要抓一個多 運用小小的頭 (底部抓止損) 突破買多 1:1 即可 Trader Ender Chann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