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交量分佈圖指標:基本概念

目錄:

什麼是成交量分佈圖

成交量分佈圖是一種進階圖表指標,用於顯示特定時間內特定價格水平的交易活動。此指標會考慮使用者自訂的參數,例如行數和時間段,並在圖表上繪製直方圖,以根據成交量揭示主要或重要的價格水平。

本質上,成交量分佈圖會獲取特定時間內特定價格的總成交量,並將總成交量分為上漲交易量(推動價格上漲的交易)或下跌交易量(推動價格下跌的交易),然後將這些資訊清晰地呈現給交易者。

成交量分佈圖類型

此交易功能提供圖表類型、指標和繪圖工具。您可以選擇其中任何一種,助您達成交易目標:

成交量分佈圖基本概念

計算方法

成交量分佈圖指標使用同一商品較低時間週期的數據進行計算。

例如,為了計算某個日內交易時段的成交量分佈圖,系統會載入該日內時段內所有的1分鐘K線,分析每個價格區間的成交情況以及價格變動的方向。若K線的收盤價高於或等於開盤價,則視為上漲K棒;否則視為下跌K棒。完成分析後,這些資料會被匯入到成交量分佈的直方圖中。 

用於決定應該採用哪一個較低時間週期來進行計算的具體邏輯,會根據不同的指標而有所不同。 

計算中使用的成交量類型

成交量分佈圖使用以下類型的成交量:

  • 股票成交量
  • 指數、外匯和加密貨幣差價合約的tick成交量。它表示價格更新的次數
  • 加密貨幣的基準成交量或報價量

我們使用上漲/下跌成交量,而不是買入/賣出成交量,並根據內線價格方向計算VP:如果收盤價 >= 開盤價,則我們將其視為上漲成交量,如果收盤價 < 開盤價,則視為下跌成交量。

典型的顯著性水平

控制點(POC):成交量最高的時間內的價格水平。

分佈圖高點:指定時間內所達到的最高價格水平。

分佈圖低點:指定時間內所達到的最低價格水平。

價值區域(VA):特定時間內所有成交量的指定百分比的價格水平範圍。 通常,此百分比設定為70%,但這取決於交易者的判斷。

價值區域高點(VAH):價值區域內的最高價格水平。

價值區域低點(VAL):價值區域內的最低價格水平。

計算價值區域(VA)

確定分佈圖中的總成交量(總買入和賣出)。

將總買賣數量乘以0.7以確定佔總買賣數量的70%的數量。(70%是預設值;但是,交易者可以使用任何百分比)。

從控制點開始,分佈圖中總成交量最大的行,並記錄其總成交量數。POC將是加入到值區的第一個分佈圖行。

現在查看POC(初始價值區域)上方的兩行並將兩者的總成交量相加。

現在查看POC(初始價值區域)下方的兩行並將兩者的總成交量相加。

決定哪個總成交量數較大,並將其加到步驟3中找到的POC的總成交量數。

重複步驟4和5,將接下來兩個數字中較大的一個加到值區。

一旦您的價值區的總成交量與第2步中找到的數量相符或略微超過,則價值區域已確定。

價值區域內最高的行將是您的價值區域高點(VAH),而價值區內的最低行將是您的價值區域低點(VAL)。

非標準圖表類型的計算

這適用於以下圖表類型:

如果您在此類圖表上使用成交量分佈指標,圖表上的數據將無法反映實際價格,成交量數據也會失真。

例如,一根日K線若收盤價高於開盤價,可能會在磚形圖上被拆分成N個連續上漲的磚塊。而這根日K的總成交量將會被平均分配給這N個磚塊。如果忽略這點,可能會導致預測不準,進而影響您的交易策略效果。 

樣式

成交量分佈圖:切換體積直方圖的可見度。

值:切換是否在成交量直方圖上顯示數值,並可調整文字顏色。這些數值的意義取決於指標「輸入」頁籤中的成交量類型設定:選擇「Total」時,表示該行的總成交量;選擇「Up/Down」時,會依序顯示上漲與下跌成交量;選擇「Delta」時,僅顯示該價位的上漲與下跌成交量之差(即Delta值)。 

寬度(box的百分比):改變直方圖中行的寬度。 最長的行根據此設定縮放,所有其他行都基於其縮放:例如,如果指標顯示 3 行,成交量分別為20K、40K和100K,並且寬度設置為40,則100K行將擴展40% 對於直方圖的寬度,40K將40%的總數擴展20%(佔總數的8%)。

放置:將行放在左邊或右邊。

上漲成交量:決定上漲成交量(買入)的顏色和不透明度。

下跌成交量:確定下跌成交量(賣出)的顏色和不透明度。

上漲價值區域:確定上漲價值區域的顏色和不透明度。

下跌價值區域:確定下跌價值區域的顏色和不透明度。

VAH:切換價值區域高點的可見性。

VAL:切換價值區域低點的可見性。

POC:切換控制點的可見性。

發展中POC:切換發展中控制點的可見性,向您展示POC在市場交易期間如何變化。

發展中VA:切換發展中價值區域的可見性,向您展示VA再市場交易期間如何變化。

直方圖box(不適用於可見範圍成交量分佈圖):確定成交量分佈圖區域的背景顏色和不透明度。

需要注意事項

支撐位和阻力位

您可以使用成交量分佈圖來識別支撐與壓力區。 

成交量分佈圖能幫助您找出關鍵的支撐與壓力位置。這種方法與其他技術工具不同,因為成交量分佈圖是一種反應式工具,也就是說它顯示的是過去發生過的情況,而不是預測未來走勢。與趨勢線或移動平均線這類嘗試預測未來行情的「前瞻型」指標不同,成交量分佈圖呈現的是哪些價格區間曾經有大量交易活動。 

這種「回顧式」的方式其實非常有價值,因為它能幫您理解某些價格區為何特別重要。當您看到某個價格水準過去曾出現大量買盤,該區域往往就會成為支撐區 — 價格容易在那裡止跌反彈。反過來說,若某個高價區曾有大量賣壓,那通常會形成壓力區 — 當價格再次接近那裡時,容易遭遇阻力並下跌。 

成交量節點

高成交量節點是指在特定價格水準上出現的成交量高峰。您可以把它們想像成盤整區域,也就是曾經發生大量買賣活動的地方,使價格在該區間停留一段較長的時間。這種密集的交易行為,通常代表市場在該價位找到了買方與賣方之間的平衡,也就是公平價值區。 

當價格回到先前的HVN區域時,通常會放緩並橫向整理。市場不太可能快速突破這些價位,因為這些區域是交易者過去願意積極進出的位置,也因此更容易形成支撐或壓力。 

低成交量節點則正好相反 — 它們是成交量大幅下降的谷底,通常出現在突破或崩跌的過程中,當價格快速穿越某個價位時所形成。您可以把這裡視為一個「不公平價值區」,也就是市場不願久留的地方。 

當價格再次接近先前的LVN時,更有可能會快速穿越或迅速反彈。由於交易者認為這些價格水準「不合理」,因此市場通常不會像在高成交量區那樣停留太久。 

策略範例

與大多數其他工具或指標一樣,成交量分佈圖有多種用途,許多交易策略都將其作為關鍵組成部分。以下介紹一個基礎策略,該策略基於將當日開盤價與前一日的成交量分佈進行比較。 

如果當日開盤價高於前一日的價值區下限(但仍低於成交量分佈最高點),可觀察價格回撤至控制點附近,然後繼續上漲(與當日開盤方向一致)。因此,在價格回撤至控制點期間,存在買入機會。 

如果當日開盤價低於前一日的價值區上限(但仍高於成交量分佈最低點),可觀察價格回撤至控制點附近,然後繼續下跌(與當日開盤方向一致)。因此,在價格回撤至控制點期間,存在賣出機會。 

如果當日開盤價完全位於前一日成交量分佈之外(高於最高點或低於最低點),則可視為開盤價相對於前一日成交量範圍的突破方向,市場可能出現趨勢延續。 

成交量分佈圖簡述

成交量分佈圖一個極具價值的技術分析工具,廣泛被全球交易者使用。它持續受到重視的關鍵在於其多功能性。這是一種真正用途廣泛的圖表工具,不像許多其他指標,對其效用幾乎沒有爭議。 

成交量分佈提供的數據是無可爭議的真實資訊,留給交易者的是如何用創新的方式加以應用。即使在最基本的形式下,它就是一種很好的反應式方法,用來發現傳統的支撐與壓力區,但交易者仍在不斷嘗試將此指標用於預測或主動操作的方式。之前文章中提到的交易策略範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將即時事件(當日開盤價)與歷史數據(前一日成交量分佈)進行比較,並根據兩者關係做出交易決策。 

另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