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M, 10d, 142.68~136.13區間 大於10天 142.68~136.13
sharking at 142.68~136.13 more than 10 days.
==================================================================================================================================================================
此數據為機器人分析。 根據亞當理論分析歷史趨勢(20移動平均線/60移動平均線/120移動平均線/240移動平均線),估計未來 10 天的趨勢。 白線為機器人預期價格,上下橫線為止損止盈價,無財務根據,結果僅供參考。
This data is analyzed by robots. Analyze historical trends based on The Adam Theory of Markets (20 moving averages/60 moving averages/120 moving averages/240 moving averages) and estimate the trend in the next 10 days. The white line is the robot's expected price, and the upper and lower horizontal line stop loss and stop profit prices have no financial basis. The results are for reference only.
交易想法
台積電年終回顧與思考昨日(110/12/30)是台股最後一天交易日,也是110年整年度的結束,護國深山台積電最終以615收盤,無論台股、美股、港股、日股還是其他各國都是大風大浪、波濤洶湧的一年,趁此時機沈澱下來思考明後年的走向,並盤點分析手中籌碼的去留。
而台積電,從年初1月創新高679後,跟我預料的一樣橫盤整理至年底。中間偶有幾天上漲至663或638等價位,然而隨即遇到賣壓而遭壓抑。人人都喊好,股價就是上不了,都知道是護國神山,但依然盤整的沒完沒了,偶而拉積盤,有時又棄積盤,外資、發人來來回回,內資、官股也是進進出出,似乎留的人少,轉換跑道的人多,剩下的不是死忠者,就是套牢者,或者是持有成本非常低的人,可能還有部分錢太多的人。
試論述以下幾點思考:
一、外資目標價無論多少,是以N年後(N泛指長期,而N有可能大於10)的EPS(每股盈餘)來估,今年最高漲到679,可以說代表把近幾年內的漲勢力道一次用完,而今年也確實從1月高點以後,盤整到年底,至昨日(110/12/30)封關仍是收615。嚴格來說,台積電的技術護城河世界第一至今沒有任何廠家可以超越、營運、獲利賺錢這法說會上講的詳詳細細、成長性都無須擔心,長線N年絕對無須質疑,但短線震盪勢必在所難免,其次快速走上高價位,沿路追價的人,遭逢套牢壓力,遇到回漲時這種短線的賣壓一定不小(例如航運系列),盤整這條路是必然。
二、今(110)年現金股利10元(每季2.5元),當股價漲到最高點679元,代表現金殖利率降至1.472%以下,而今年第4季開始每季2.75元,換算明年整年11元(每季2.75元乘以4),以前波高點623,現金殖利率1.765%,或另一波高點638,現金殖利率1.724%,可見今、明年整年度都偏低。追求高股利高報酬的資金或基金(內、外資、法人等)或一般民眾自然會逢高調節後退出,或者認賠殺出,轉戰報酬率更高的個股,尋求漲停板個股或因疫情而崛起的景氣循環股(如航運、鋼鐵等),畢竟熱錢人人愛。
三、這就要提到台積電股利是否會再往上調整這問題,我認為也許有可能,但就算有也不會增加太多,原因我認為有幾點,1是擴廠2是持有組成。
1、接下來各種擴廠計畫(日本、美國、高雄、台中等)都需要現金流,都發給股東,哪來的錢擴廠,而蓋好後到正式量產都說預計最快2024年(暫不列入不可抗因素而延後之風險,如地震天災等),這都代表2件事:
(1)、擴廠需要錢,代表營運收入有一部份是要持續投入建設,營收的好勢必會被侵蝕,而這樣的侵蝕必須等到擴廠完成,正式營運,開始賺錢才會逐步回收成本,一直到打平並開始獲利,動輒是需要好幾年的時間,如過照計劃假設2024年量產(不計入年初或年末或是其他因素而延後),至少最快也要2025年以後(甚至更久)獲利的美好才會逐步呈現,這就代表至在此之前可能很難創新高。
(2)、股利不會給太多,甚至可能維持整年11元好幾年,頂多再微調一點,股利不多等於現金殖利率不高,現金殖利率不高要吸引追求高股利高習的資金(內、外資法人等)拱價就很難。
2、台積電持有組成中,以外資持有68%以上為最多,股利發太多也是送到外資身上去,與其送外資不如留著蓋廠房,有時候看到某幾天的萎縮交易量,就猜想得到臺灣本土無論是官方、官股、大戶、散戶似乎對台積電也是興趣不高,但這部分很合理,畢竟如同上面提到的,有熱錢可以快進快出,為何要留在這個戶國神山結果不動如山?與其期望這小小的股利(1季2.75元),不如去其他類股快進快出大賺一筆更快也更好,畢竟趨利乃人之常情也,能賺誰不愛,雖然嘴上愛護國神山,但是看到其他類股的熱錢,這才是大家的真愛呀。
四、散戶比太重,買賣盤力道不穩,就算漲價也很容易遇到賣壓而被壓抑甚至回跌,除了套在1月的最高價679以外,中間陸陸續續追高套牢的散戶,當遇到景氣循環股大炒特炒時,自然萌生希望儘速退場的心理,這時一旦漲價,賣壓自然浮現,更加上台股如今當沖或隔日冲比高,人人都想賺快錢,熱錢氣氛濃厚,想長期存放的少,有賺就要跑的想法之下,種種原因自然讓股價上不去,外資當然也不傻,不可能平白無故的滿足了大家想趁漲價時快點獲利了結的心態,自然上下沖洗盤整,不高也不低的鎖碼鎖價操作(不過這當然又是另一回事了)。
五、國際政經方面,以美國QE政策為例,美國政府的政策讓熱錢大舉流動到本土及各國,而今年底公布隨之而來的QE Tapering,以及明後年預估將緊接著的升息政策等等,無論利多利空,勢必都會讓部分資金漸漸回流各國本土,再少了熱錢流通加持下,台積電的股價要維持高檔區域自然難度增加不少,但要立刻大跌回落機率也不會太高,因為無論美國、臺灣或其他國家,政府政策的轉變與調整是緩慢不急速的,目的是要讓投資人、整體市場、本國民眾接收訊息後緩步適應和消化接納,而在達成政策的效果前,這種推測心理、不上不下的局勢也就是所謂盤整期、磨合期;直到合理的水位(擴廠支出、量產營收、調價獲利等等)逐漸跟上盤整時期合理價位後,量能一到自然就會再度上攻,只是盤整時間如同上面所述,可能也是N年後的事(這尚未計入黑天鵝事件或其他不可抗因素),至少今(110)年就是如此,明(111)年沒意外可能也將如此,或者上調一點但維持盤整格局,這點只能留待時間去驗證。
六、政治因素,應該就是台積電最大的可預期但偏偏不可控制因素,這因素牽涉太廣,談也談不完,加上各人也有各人的看法,涉及太多各式各樣的政治或政黨議題、意見,淺略帶過不多談,反正是好或是不好,在每個人眼裡各有擁護的論點表述,立場不同無關對錯因此毋須多談,粗略舉例帶過如:買疫苗、送疫苗、各國要求擴廠、到各縣市擴廠、缺水缺電高污的標靶、世界第一承受的利益糾結等等,族繁不及備載。
#台積電連續談過很多次了,這次搶反彈的範圍區間就是從定海神針的針頭到月均線的這個距離;我說只要沒有跌破前低,上週我們進場搶反彈的持股一樣可以續抱不需要急著賣出!因為在上週我們本來預告的搶反彈區間就是月均線到前波低點的範圍嘛。台北股市大漲三百多點重新站上了五日與十日這兩條短期均線,那就代表重回反彈走勢,除了原本就續抱持有的持股之外,也可以再尋找站上季均線的多方趨勢個股來做多買進搶反彈了!化學化工族群很多個股像是中華化一開盤就守住了昨天大量低點,如同昨日分析爆大量的高低點就是短線的強弱關鍵;今天守住低點自然出現反彈,問題是還要能把昨天爆量高點突破才能真正翻多。守住低點還能有活命機會還能反彈,但一定要把大量高點給突破才能再來一波漲勢!永光也是同樣的看法,包括昨天尾盤再度鎖上漲停的三晃,今天又爆出更大的成交量開始高檔激烈震盪,觀察的重點同樣還是大量的高低點不變!台股大漲很大的功勞來自台積電昨天法說報喜,第四季展望甚佳一掃大家對於APPLE出貨砍單的疑慮。
台積電大漲快半根漲停翻多了嗎?接下來要講的分析與判斷,不僅僅適用於台積電本身,其他晶圓代工的聯電與世界先進,今天也都被帶動反彈大漲,也都可以適用來看。接下來的觀察重點就跟前幾天直播講的一樣,您要觀察晶圓代工三雄能不能站上季均線?這才是一個翻多的最基本要求。然而比季均線更重要的是外資能不能由賣轉買,而且是連續性的買超,這會是更重要的關鍵!因為我們都知道籌碼才是影響股價最重要的因素,對吧?過去就是因為外資不斷地賣超三雄導致股價疲弱不振,即便營收創高也漲不動。所以接下來如果外資只是買超個一兩天就開始轉賣,在這裡直接預告晶圓代工的反彈就是曇花一現!反之外資若可開始回心轉意,同時股價也能站上季均線正式翻多,這族群才能走出一波晶圓代工的利多行情。以今天的走勢來看,台積電重新站回了季均線,今天的多方缺口就是重要的支撐,沒跌破就是確認轉為多方趨勢了!當然外資接下來的買賣超還是會影響技術面,仍要持續觀察。至於聯電跟世界,距離站上所有短中長期均線還有一點距離,還需要再多等等。
交易計畫 - 台積電TSMC【估值】“估值本身就是拍腦袋的結果”
不管拍出什麼,大腦都會自動將它合理化
估錯了,大腦依舊能合理化錯誤的結果
所以估值系統跟技術分析一樣,都只是一種參考,輔助我們做交易計畫的決策.
按照台積電Q1, EPS = 5.39來保守預估台積電全年的EPS應該接近21上下,打個折扣取20.5來計算,按照目前低利又晶片荒的環境下取一個PE比較大的區間範圍約28.5~32
台股2330合理股價約落在584~656
美股ADR (TSM)價格為120.56 ,換算台股價格為675,溢價約15.6%
台積電ADR(TSM)合理股價約在104.5~117.5
(截搞至7/10,匯率28元來計算)
換言之目前的ADR與台股2330雖然兩者之間溢價了15%,但我覺得ADR的價格更接近實際狀況的合理價,雖然溢價15.6%,但仍然是在評估的合理區間(略高),並非被嚴重的高估狀態.
【技術面】“所有的技術分析都是落後指標”
技術分析就像左手一樣 只能輔助 用來繪製交易計畫
但交易計畫本身不能預測價格 沒有價格發現功能
只是用來輔助交易決策
-黃線代表股價突破壓力
-橘線代表持續盤整,尋找方向
-藍線跌破前低支撐
重點不在於圖面上的黃、橘、藍線長什麼樣子,因為不管畫線的多精美,都不可能跟現實股價走勢一致.重點在於股價出現關鍵(紅色點位)時要做什麼樣的處置, 筆者的交易計畫如下:
「價格出現黃線走勢」
- 因目前手邊有持股,不想激進右側賭財報會,所以不考慮在黃線出現突破〔1〕時買進 (無持股時會考慮在〔1〕小額進場)
- 成功突破〔1〕後震盪拉回〔2〕且不跌破〔1〕,則在加倉一次 (具體點位只能靠經驗,無法給出明確數值)
「價格出現橘線走勢」
- 手邊有部分持股,但不想追高,會觀望財報後在做交易計劃
- 等待橘線拉回〔3〕時再加倉(介於112~107間),但若跌破也不停損,繼續持有
「價格出現藍線走勢」
- 跌破前低107時則開始分批建倉,若跌出大量則大幅加碼不停損
目前已經持有TSM+2330佔我總資金的12%左右,不會採用黃線激進的操作,
如果是出現橘線或藍線,則按照上述計畫加倉.
如果價格走勢不在這3條線的範疇內,則不做任何買進賣出動作.
目前預計總持倉會加到20%,之後會再做交易計畫,看是要逢高分批賣出還是移動止盈,目前沒有任何打算。
好的企業可以穿越牛熊,但實際操作中不是所有股票都可以不停損。
PS.每個投資者的資金部位、持倉成本及可容許的損失皆不相同,絕對不可照單操作
以上交易計畫及個股分析及皆為記錄所用,非是提供讀者的投資建議
2021/7/13 [每週3分鐘觀念小教室特輯 #1]什麼是左側交易?右側交易?以台積電為例![TW] 加密貨幣分析師_東海胖玄2021/7/13 什麼是左側交易策略?右側交易策略?以台積電為例!
TWSE:2330
Summary,
一般來說,人們常說的"左側交易"就是:左側買進策略 (圖中左下角4浪修正時往下分批買入) + 左側賣出的策略的交易方式 (圖中5浪還沒到頂時就分批往上賣出) 。
左側交易的特色為"摸頭猜底",在價格真正落底前就買進布局、價格到頂前就行賣出獲利,通常在長線策略中使用。
左側交易的優點是有機會布局在相對較低的價格、成本低、潛在獲利空間大;但是,左側交易也有缺點,假如價格持續下跌、超出原先預期的底價時,將會造成一大段時間成本的浪費、交易時間較長。
右側交易則是:右側買進策略 (圖中左下角4浪落底後,開始往上反彈時分批買入) + 右側賣出策略的交易方式 (圖中5浪結束後,A波開始下跌時分批賣出)。
右側交易的特色為"有頭有底",確認價格落底後才分批進場、頭部價格出現後才開始賣出,通常在短線策略中使用。
右側交易的優點是有明確的停損點停利點、交易風險低、且時間成本小;但是,右側交易也有缺點,因為等待底部起漲和頭部下跌訊號的關係,造成獲利空間較小、交易成本較高。
However,
在您挑選的商品基本面無虞的情況下, 本篇以台積電為例,
其實右側交易和左側交易並沒有好壞之分,沒有說特定要使用左側還是右側~
我個人其實常常混用,例如:我自己主要是做中長程的策略為主,但我並不是採用單純左側交易 (左側買入 + 左側賣出),而是採用混合交易的策略 (左側買進+ 右側賣出)。
假如是操作穩健的中長程交易員,心態穩健、耐的住波動,可使用左側買進 + 右側賣出的混合交易策略,其優點是買入成本小,且有機會抱到較高獲利。
反之;假如是較急躁的短線交易員,建議使用右側買入 + 左側賣出的混合交易策略,其優點是交易時間短,且有明確的落底後進場點、停損點、以及 移動停利點 。
所以,簡單來說~左右側交易的使用是非常靈活的,可依照交易員的經驗、個性或是交易商品種類的特性來做選擇~
這次3分鐘觀念小教室特輯就先到這邊囉~歡迎大家分享自己的交易方式,有問題的夥伴也可以在底下留言給我,再次謝謝大家!
下一集將帶來:會買的是徒弟、會賣的是師傅!怎麼賣?停利方式有哪些?又該如何選擇呢?
----------------------------------
As an analyst, I think that I can't predict the direction of market, but I am ready for a strategy of bullish or bearish .
Analyst Yu-Shiuan Chen 東海胖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