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FLIX 4小時 完成頭肩頂,止損點滿足點清楚明白NETFLIX 4小時 完成頭肩頂,止損點滿足點清楚明白 美東時間221227開盤隨大盤下跌>3%,後回測跌幅收斂一半,但中午過後又下跌,破頸線,有回測,又下跌,緊盯反壓,達一波滿足機率極高看空由Marcus_TV提供0
1579.hk >28.9 買入 買入原因 移動平均線向上 兩個輔助指標亦都配合向上 最多只可以使用1/6資金 最少只可以使用1/8資金 週線圖收市價收低平均線需要(預備)停損 然後若果(明顯)跌穿預備停損棒停損 中長線操作(最少持有三個月) 由raysonyuen提供1
9995.hk現價買入 買入原因 移動平均線向上 兩個輔助指標亦都配合向上 最多只可以使用1/6資金 最少只可以使用1/8資金 週線圖收市價收低平均線需要(預備)停損 然後若果(明顯)跌穿預備停損棒停損 中長線操作(最少持有三個月)看多由raysonyuen提供1
1951.hk(如果)價格>7.62買入 買入原因 移動平均線向上 兩個輔助指標亦都配合向上 最多只可以使用1/6資金 最少只可以使用1/8資金 週線圖收市價收低平均線需要(預備)停損 然後若果(明顯)跌穿預備停損棒停損 中長線操作(最少持有三個月)由raysonyuen提供1
對交易新手的建議 (4) --技術分析真的有用嗎?關鍵在於它能夠怎麼幫到你的交易規則! 忙起來真的是天昏地暗 不小心就停更這麼久了 =================== 前面三集我們搭建了一個完整的交易世界觀入門,不管是這系列未來的每一集, 或者是大家在各種管道吸收到的各種交易相關課程或資訊, 你從中學習到的關鍵知識,基本上全部都可以歸納進入「執行好」、「足以盈利的」、「交易規則」這三件事。 換句話說,如果今天有一個課程讓你聽得覺得醍醐灌頂, 可是你仔細一想,才發現沒有辦法從這三個角度,去總結你學到了什麼的話,那就不是個有效的內容。 而這也是絕大多數時候,為什麼大家會說「聽課的時候都覺得很有道理,自己做還是都亂做」的關鍵: 因為你沒有把最終可以執行的結論,落實到你的交易規則中。 在金融世界中有個歷久不衰的辯題:「技術分析真的有用嗎」? 如果我們搜集全世界的正反方觀點、研究、論文一條條列出來,你可能會發現兩方都有很多道理和論據, 今天這集就用前三集搭建的世界觀,來嘗試歸納我對這個題目的觀點, 也為這系列後續可能會介紹的一些交易方法鋪好路! 技術分析有用嗎? 首先我們必須要先定義有用。 在許多介紹技術分析定義的敘述中,都會提到技術分析是「利用過去的價格走勢及波動,以預測未來行情的分析工具」。 而如果有用的定義是:「技術分析能夠預測未來走勢」的話, 反方也可以舉出無數理論或是實際行情的反例去反駁,技術分析不能預測未來。 所以時至今日這個辯論依然處在一個各說各話的狀態,不算有定論、也無法直接證明技術分析有用。 回測正確率再高的指標或策略,也都還是會提醒你,過去績效不代表未來績效。 就像是一個做到 40% 勝率、2:1 盈虧比的交易者,以交易成績來說他是盈利的、 但是 40% 的勝率,怎麼樣也不會說他是能夠預測市場的吧! 相對的,回到我們這系列的核心邏輯:我們追求的是 「執行好能夠盈利的交易規則」 , 那麼有用的定義就是: 「可以幫助我們執行好能夠盈利的交易規則」 。 如果是這個定義的話,我們就可以理直氣壯的說,技術分析是有用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點: 可執行性 (執行好) 基本分析為人詬病的問題之一是, 往往不能解決「什麼時候買」和「入場點在哪裡」的問題, 所以你即使你長期看好一家公司,並不會得到你現在應該市價買入的結論。 相對的,技術分析定義了 如果滿足某個條件即為買入或賣出訊號, 落到執行判定就是很直接的 if … then … ,滿足就入場、不滿足就不入場, 這件事對執行至關重要,因為策略可能是錯的,但是可執行性這個點不會錯, 尤其是相比各種其他可執行性更低的分析方法。 2. 可重複性及交易頻率 (足以盈利的 — 四大要素之二) 無論是哪一個技術分析門派,每天看盤就是為了做一件事:「找到符合入場規則的交易操作」。 而市場上可供選擇的標的那麼多,當方法是固定的時候,可以說到處都是交易機會。 假設是一個期望值為正的策略,那麼最大化報酬的關鍵就在於交易頻率; 基本分析可能期望值是正的,但同一家公司的基本分析往往至少會持續一個月以上, 不會有人因為短期的市場波動就輕易改變基本分析的結論, 也因此相對起來它的交易頻率是更低的。 籌碼分析的期望值可能是正的,但特定券商、大戶、主力、幣圈鯨魚的交易行為, 一來不會每次都相同,二來從吃貨到拉升過程的時間週期也相對較長,同樣會有頻率上的限制。 而且也不是所有市場都適用,例如外匯市場想要應用籌碼分析就絕非易事,參考價值也非常有限。 而技術分析沒有這些問題,只要你的規則定義的足夠完整、是否符合規則的判定是極為簡單的、 而且所有只要有 K 線、有流動性的市場都可以應用,甚至如果你想要極大化頻率的話, 還可以切換到非常小的時間週期去看,這個點是其他方法所望塵莫及的,也完全可以佐證技術分析是有用的。 3. 製作交易計劃 (交易規則的落地) 無論是最宏觀的總體經濟分析,還是最微觀的日內交易, 所有對於市場的分析判斷都必須落地到「交易計劃」的維度,才有真正的操作意義。 而所謂的交易計劃包含了以下三大要素: 「入場點」、「停損點」、「出場點」 以下我們來看個例子, 以下是各種交易方法對同樣一支股票所做出的做多入場描述, 大家可以試著從一個什麼都不懂的路人的視角,看看你覺得哪一個描述最符合「入場點」的精神: 基本面:「目前股價 60 、 今年預估 EPS 5 元,目前的本益比是 12 倍;合理本益比是 15 倍,還有不少空間,可以入場作多」 技術面:「目前日圖回到了前一波上漲的 0.618 ,可以找做多機會,等 15 分鐘圖出現了孕線,就可以上破入場作多」 消息面:「昨天公佈了上個月的營收,月增率 20% 、 年增率 30% ,是非常好的成績,可以入場作多」 籌碼面:「前一段時間主力一直默默地在吃貨,今天的拉升可以視為點火的信號,可以入場作多」 你會發現技術面是這幾個裡面最能夠落實到「入場點」的維度的,這裡當然並不是說其他分析方法沒有用, 而是他們頂多提供了你 「可以作多的想法」 ,但是要落實到客觀的交易計劃時, 技術分析提供的往往還是最簡單直觀的解決方案。 如何挑選合適的技術分析? 綜合以上所述,在我們追求「執行好足以盈利的交易規則」的路上,技術分析可以提供過程中很多部分的解法。 但畢竟技術分析是一個非常大的集合,當中有比較符合需求的、也有差距比較大的; 以下我們列出幾個衡量一個技術分析是否在這系列 Door to Trade 的邏輯內的標準, 如果你已經會一些技術分析了,可以檢視看看你的技術分析是否符合這些標準; 而如果你還不懂任何技術分析的話,敬請期待本系列的後續更新! 1. 決定一個交易是否符合定義的是規則,而不是人為主觀的判定。 經典對話: A: 均線黃金交叉了,可以做多了嗎? B:先別急,你看他還沒站穩 A:什麼叫站穩? B:至少要收線收在上面 A:現在收線收在上面了,可以做多了嗎? B:再觀察一下,看看主力有沒有入場的跡象? A:什麼叫主力入場的跡象? B:就是短時間內快速拉升 A:現在短時間內快速拉升了,可以做多了嗎? B:現在漲得太快了,我們不要去追漲,等回落再買 A:回落了耶,可以買了嗎? B:動能有轉弱的趨勢,先不要衝動….. A:收盤了…… 確保不要落入這種對話的最佳方式,就是你的技術分析可以直接給完整的入場判定,如果不能,就不是好的技術分析。 2. 不只是要「觀點」,更要「交易計劃」 一個技術分析的結論不能只是「看漲看跌」,而是明確的交易計劃, 也就是入場點、停損點、出場點,在所有交易中都可以非常明確的回答, 而不需要一直在交易過程中,各種分析未來走勢上漲下跌的機率。 「停損點」是要入場前就知道放哪的、而不是入場後再隨機應變的 為了要做到妥善的風控,「停損點」一定要是入場前就設定好的, 而不能像是那種「等到出現帶量長黑大陰線」、「等到出現均線死亡交叉」你無法在入場時知道停損點放哪的交易方法。 因為那會讓你無法確定每一筆交易的風險額度。 3. 對於「越多人用這個方法」的解釋 相信大家多多少少都聽過一個說法: 「如果這個方法越多人知道了,那就會越不靈。」,在有效的技術分析的世界裡,這是完全不正確的理解!!! 這是很容易證偽的說法,卻被很多把技術分析當玄學在賣的人們拿來故弄玄虛。 所謂的「越多人」的極限就是「所有人」; 如果有一個交易方法,在出現買入信號時「所有人」都會依照買入訊號選擇市價做多,那麼該標的會發生什麼事? 答案是: 漲漲漲漲漲!! 有漲停板的就鎖漲停、沒漲停板的就突破天際到把流動性吃光光,直到更早買進的人開始賣出為止。 雖然你還是可以說 「這樣子手慢的人買到的價格就會很差」, 但這並不影響「很多人用這個技術分析,會讓它在出現買訊時漲得更好」這件事 今時今日當然沒有這種信號存在,但是還是可以很好的解釋,一個有效的技術分析方法, 「越多人用」只會「越有效」,因為那代表在市場上和你做同一個方向的隊友越多。 而成交價本來就是多空博弈下的結果,隊友越多當然是好事! 所以如果你用的技術分析,被包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不斷地嘗試告訴你它有多神奇多靈、千萬不要讓別人知道、否則就不再有效果的話, 至少在本系列的邏輯裡面,也會明確的把它定義為「不合適的技術分析」的。 結論 這一集的目的是承先啟後,要帶領大家從把目標從願景等級的「執行好可以盈利的交易規則」, 進一步往下聚焦到「如何選擇有用的技術分析」這個問題,以實現這個願景。 我們討論了在這個框架內的技術分析為什麼是有用的、以及一個有用的技術分析會需要具備的幾個標準! 下一集開始,我們會來逐步跟大家介紹幾種我愛用的技術分析方法,它們當然不是什麼市場聖杯, 而更像是在建立一種共同語言和邏輯世界觀; 有了這個語言,你可以清楚了解發生了什麼、你能做什麼、做得好如何維持、做不好如何改善等等這些交易者最重要的任務, 敬請期待! Let's see how it goes yo! 教育由Trader_Joe_Lee提供4447
成交量分佈圖:您需要知道的一切大家好!👋 如果您進入市場已有一段時間,您可能聽說過一種名為“成交量分佈圖”的工具。今天,我們將更深入地了解這個工具,解釋它的工作原理,並為您提供一些可用於增強分析的技巧。 什麼是成交量分佈圖? 🤔 成交量分佈圖是一種高級圖表工具,可顯示指定時段內,特定價格水平的交易活動。在圖表上,它繪製了一個水平直方圖以顯示發生大量交易的區域。 與傳統成交量圖的區別 👀 傳統成交量圖和成交量分佈圖之間的核心區別在於:它們如何根據時間和價格來考慮成交量。 換句話說,傳統成交量圖告訴您 何時 成交發生,而成交量分佈圖告訴您 哪裡 發生。 成交量分佈圖術語 🔤 成交量分佈圖工具有幾個您應該了解的獨特要素和術語: 控制點(POC) – 給定時段內成交量 最多 的單一價格水平。 分佈圖高點 – 指定時段內達到的最高價格水平。 分佈圖低點 – 指定時段內達到的最低價格水平。 價值區域(VA) – 在該時段內,所有成交量的指定百分比。通常百分比設定為70%。 高值區域(VAH) – 價值區域內的最高價格水平。 低值區域(VAL) – 價值區域內的最低價格水平。 提示&技巧😎 與大多數其他工具或研究一樣,成交量分佈圖有多種用途。 一種常見的策略是分析前期價值區域相對於當前價格的位置。如果當前價格超出前一時期的價值區域,則可以假定資產處於趨勢中。如果價格仍在前一時期的價值區域內,那麼有些人可能將該資產標記為處於盤整中。確定趨勢和盤整通常分別與趨勢追蹤和均值回歸執行策略結合使用。 另一種常見策略是使用“原始”控制點(VPOC)作為資產中的關鍵級別。VPOC是尚未經過重新測試的水平,並且自形成以來,仍未受到當前價格走勢的影響。這裡的想法是,如果某個價格有很多動作,那麼市場最大的參與者很可能在該水平上持有部位。這可能是敏銳的交易者可以利用的可預測行為。 感謝閱讀! 祝您順利! - TradingView團隊❤️教育由TradingView提供1152
疫情延宕藥證時程?說好的噴發在哪?近期中國疫情嚴峻,市場傳出所有藥證審批時程往後延期,台股市場生技兩樣情。 製藥類股喜迎藥品需求爆發,而等待藥證審批的合一就一路往下。 藥證如果再度延期,市場對公司的信心將會再度下降,進而影響股價表現。 然而就技術面來看,目前合一個人認為是進入大B波的B-C,從1xx彈升到300這是第一段, 而通常B-C的第一段很有機會就是接下來主升段的第一段,所以重點觀察的就是目前這個拉回。 現在大概是在第一段拉回0.7的極限位置,這邊不能再破。 而小時線已經出現指標背離,這個拉回整理接下來觀察的就是這條下降趨勢線何時突破。 突破有兩種,一種是強勢上漲突破,一種是橫盤突破。 現在的情況比較有可能是走第二種橫盤拖過,這樣的突破方式有氣無力, 很有機會又是一個洗盤。 大家都清楚合一的主力特別愛洗也特別會洗,為何?就交給各位自行想像了。看多由AceJack0104提供13
2498 宏達電 - 頭肩頂 & 個人預測短期走勢評論 : 1) 宏達電在形成頭肩頂(H&S)后,于今天(26-Sept)向下跌破頸線A。一旦跌破頸線,頭肩頂即形成,賣壓也立即反映在今天的股價,今天單日跌7.89%。 在頭肩頂形成時,左肩(a)的成交量大於頭部(b),头部(b)由於多空双方大量换手,成交量放大。右肩(c)形成高點時,成交量也稍微放量出貨。右肩(c)高點回落後,成交量呈现持续萎缩的态势。 2) TrendX+ - K線持續盤旋在中期趨勢線之上,但今天已轉爲中期下降趨勢線。 3) DDX+ - K線跌破中期趨勢線,中期趨勢轉爲向下。 4) MCDX+ - 自價格跌破頸線A后,banker bar轉弱。右肩(c)形成時,retail bar平均線 (RMA)就開始逐漸向上,也就是說retail bar在右肩(c)逐漸增加中。 壓力&支持 : R : 頸線A S : 45 +/- 免責聲明 : 以上分析僅用於個案案例研究為目的,而非專業建議。 此分析不提供任何交易建議和買賣。 自負風險。 看空由TheWinningDay提供已更新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