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逃R剛晨會結束來做個個人紀錄
先說總結吧, 山寨幣非常危險 ,若有反抽就快逃吧
TOTAL2周級別可發現有明顯頭肩頂結構, 且有反轉預期
右肩下破後以8H上楔反抽頸線繼續下跌, 下禮拜關注看看有無回抽測試壓力位
再來看看BTC優勢指數, 山寨非常瘋狂但也該裝夠了, 目前位置已快到前低, 當前趨勢十分不明朗, 山寨繼續強勢的概率是低的, 這期間我理解成拉高出貨, 目前先給個圓弧預期
接著觀察以太大餅匯率對, 乙太為山寨之王, 看完後更可以證明山寨走弱預期
在ETHBTC周級別中可以看到有個頭肩預期, 以及明顯可反轉的趨勢
在ETHBTC的右肩可發現8H上楔順破+M頂, 在胡子觀幣社區中這是經典的加速見頂定式, 其大大增加右肩即將反轉的概率
道瓊DJI、納指NDX、美指DXY, 都在明顯趨勢線下起到反應, 盤面上十分不樂觀
最後, ETH非常的弱, 頂部頭肩結構反抽右肩後框框跌, 目前已到支撐位置估計得彈一彈, 等周末過後看看能否有個次級別結構進場, 但若波動太過弱勢可能得右側去追
以上不是投資建議
TOTAL2交易想法
數字貨幣市場的未來在哪里——淺析最近火爆的defi行情
今年的行情與以往不同,比特幣和主流幣不溫不火,雖然從底部起來也都翻倍,但和周邊市場相比並無特別之處。但一些基於defi概念炒作的代幣,著實火爆。link漲了十倍,市值躋身前十,類似的標的還有很多。包括很多我都叫不上名字的代幣,也不知道他們的技術背景和邏輯。
我是從2018年涉足數字貨幣交易市場,當時一個偶然的機會,朋友邀請,為一家區塊鏈媒體撰寫技術分析文章。之前並沒有區塊鏈相關的工作經歷。所以對於基於區塊鏈技術發展起來的數字貨幣市場,我並沒有太多專業可以分享給大家。但做證券分析我倒是有二十幾年的經驗,從上個世紀90年代初,雖然其中也轉行到其他領域,但證券分析一直是我的最愛。所以當時朋友也是基於這一點,認為我可能在這個市場,能夠給讀者帶來一些不同的東西。當時數字貨幣市場已經過了狂熱期,加上中國政府的監管,很多人開始從最初的盲目,轉為理性。所以我的文章一直能夠得到大家的認同,可能也是因為我相對理性,不太會跟著熱點跑。
2018年到2019年,我對市場的剖析,應該說還是比較客觀的,而且市場最終走勢,也基本上印證了當初的分析。
但從2020年開始,全球金融市場出現了巨變。特別是疫情導致美聯儲改變了強美元策略,美元放水導致全球性資金氾濫,這些並沒有方向的資金衝擊了各主要金融市場,數字貨幣市場也未能倖免。所以在3月暴跌後,數字貨幣市場也跟隨黃金等大宗商品飆升。但這個“牛市”並不是基於市場本身變化,所以他的真實性有待商榷。
我們先不討論美元未來是否會持續弱勢,也不討論投資者對於數字貨幣需求是否已經到了常態化。
今天我想說需要數字貨幣市場最近火熱的defi概念。
defi,我在網上看了一下,大概意思是:分散式金融或DeFi是“利用分散式網路將舊有金融產品轉換為無須仲介機構即可運行的不信任和透明協議的運動”。換句話說,它使普通的銀行客戶處於與銀行家相同的水準。
我理解就是一種抵押貸款。那麼這個概念是什麼新鮮事物嗎?其實不是,在2018年,我還在媒體服務的時候,當時已經有人開始做這個工作了。只是他們並沒有把這個事情產品話而已。但defi並不是創新,如果算,也只能算是把傳統的金融產品數位化,或者是說移植到去中心化平臺而已。
2017年之前,數字貨幣市場的發展一直不溫不火,但2017年ico被中國資本大鱷相中,大批從股市敗退出來的遊資,因為無處藏身,開始大批金融數字貨幣市場,造成了2017年的大牛市。而後2018年4月達到頂峰,大批山寨幣甚至連白皮書都沒有,就可以四處圈錢。
這也引發了中國政府的重視,從而開始出臺一系列政策限制數字貨幣市場的融資和交易。讓本來就建立在泡沫基礎上的市場遭受重創。數字貨幣市場總市值也從峰值8000多億美元,跌倒2000億美元之下。而後雖然也出現了不少所謂的創新,不管是挖礦還是sto等,都沒有能像之前ico一樣風光無限。而我們看到這些技術,其實都是對傳統金融市場的改革,就是把傳統金融市場業務搬到去中心化市場。
這不是區塊鏈技術飛躍的發展。而我在過去多次撰文,探討過區塊鏈的發展未來和數字貨幣市場的未來。如果和互聯網技術相比,數字貨幣市場還處於幼稚期。而我們如果看這兩個產業,其實有著本質的不同。他們雖然都是基於技術應用發展起來的產業,也都是用新技術替代傳統產業,從而高速發展。但區塊鏈的技術,70%可能都是服務於金融領域,應該說他更像是一個金融創新和改革。而互聯網是改變每個人的生活,特別是發展到物聯網這個概念後,他不僅是創投產業的競爭對手,也是傳統產業轉型的發動機。我們看到亞馬遜、穀歌、阿裏和騰訊這樣基於互聯網發展起來的巨頭,不斷地把資金投入傳統領域,幫助傳統產業轉型,刺激新技術的發展和廣泛應用。他們和當前的產業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成為了新經濟的龍頭。
而數字貨幣市場發展十年來,一直還在為合法身份而努力。他們和互聯網最大的區別,也在於此。互聯網並沒有從政府的乳酪,他們只是“革”了傳統產業的命,所以他們的存在是合法化的。而去中心化的數字貨幣,是要“革”政府的命,是要替代政府,行使貨幣發行權,市場定價權,是要“革”傳統金融機構的命。而傳統金融機構和政府之間千絲萬縷的關係,又怎麼可能讓這個事情輕易成功呢?
如果數字貨幣市場的發展,是建立在替代傳統金融產業的基礎上。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遊戲。因為傳統金融市場首先是服務於政府,而且也是政府核心利益所在。如果用去中心化的邏輯,將政府排除在外。試問政府能夠同意嗎?這可能和當初中國國民革命如出一轍。孫中山先生創建的國民政府,本來是要把清朝推翻,建立一個民主國家。但是在各種錯綜複雜的利益面前,這次革命並不成功,反而是那些清朝的知府道臺,搖身一變,剪了鞭子,穿上洋裝,就成了革命者,而袁世凱更是直接成為了大總統。
所以我想說,如果這個革命最終被傳統金融機構利用,成為既得利益者。那還是中本聰顯示期待的那個去中心化市場嗎?
其實類似的問題,我之前也提出過,比如比特大陸和澳本聰之爭,他們其實都不是去中心化產物,而是中心化模式在去中心化市場的一種變形,但去中心化市場其實非常脆弱。因為他本身並不符合自然界弱肉強食的邏輯。所以這種建立在烏托邦基礎上的概念,發展的過程也不可能一帆風順。
之所以討論這些,是想說,defi如果是建立在現有市場基礎上的一個概率炒作,如果這個市場還有那麼多不確定性,這個炒作也就是鏡花水月而已。一旦市場有個風吹草動,defi不過就是另一個ico、sto罷了。所以基於這個邏輯,我認為當前的炒作,還是有一定的風險性,大家可以參與,但一定要注意風險。如果你在300美元買入比特幣做長線投資,問題不大;如果你在漲了1000倍之後買入xrp,那就有問題了。雖然我不知道這個概念何時消退,但我知道人性的貪婪是不會消失的,所以永遠有割不完的韭菜。
依舊專注在 山寨幣當價格走勢不是很明顯的時候, 我喜歡從更大的時間級別去看整體的市場走勢.
幾個月前我說我對比特幣的看法是橫盤. 而目前稍為偏向看漲. 近期給了幾個單, 2個止損, 1個止贏, 1個還拿著. 大致來說, 沒有什麼賺或是賠 (考慮到比特幣最近的走勢,我認為這還是可以接受的結果)
~~~~~~~~~~~~~~
繼續專注 山寨幣
~~~~~~~~~~~~~~
無論如何,正如我反复說過的,強迫自己入場交易是我們要避免的, 如果比特幣現在不好做那就先不做了。相反,我自一個多月前以來就告訴你專注於做多山寨幣, 像是VET(止贏了), XLM(還拿著, 已經漲了不少), 就連XRP沒什麼大動作都還是有30%的利潤, 另外還有BTS, ONT, IOTA, XTZ 等等.
自從幾個月前以來,山寨幣無疑提供了更好的收益。所以, 這篇文章我想給你看看TOTAL2的圖 (如上).
我認為整體的山寨幣正處於吸籌的階段, 原因:
1. 價格在跌破18年4月之後盤整了2年 (價格跌破近期關鍵結構後的一段時間內橫盤整理通常是看漲信號)
2. 測試了18年4月的阻力兩次 (支撐轉為阻力)
3. 測試了$50B的支撐3次 - 結合第2點, 市場已經成熟到足夠做突破 (但只是有這個可能性)
4. 20年3月 跌破了近期的低點 - 這意味著有足夠的賣單來匹配主力的買單
5. 自20年3月以來,價格一直在穩步上漲(趨勢通常不會以穩步上升的方式結束,而是以快速上漲的形式結束)
例子:
6. 跟2015年比特幣的市場走勢類似
由於上述原因,我認為在山寨幣更有可能處於吸籌的階段。但是請記住,這是一個長期的投資。市場可以先出現回調在開展一輪新的上漲趨勢。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價格一定會給回調, 讓那些仍希望價格再次下跌的人有機會入場.
我擔心價格會再次下降嗎?不是很擔心,因為我一直在使用平均成本法(DCA)並一直低買高賣(就像我告訴你以3500美元的價格做多比特幣並以13800美元的價格賣出)
Trade Safe and please Do Your Own Research
什麼人才能在這個市場賺到錢呢?
市場依然沒有方向,所以不費力氣預判什麼點位進場,我看的就是右側信號,突破ma18再說了,否則就等macd形成多頭趨勢吧。
今天聊聊交易的一些邏輯,我以前反復強調過,分析和交易是兩個層級的事情。很多人總是說自己要賺錢,但是他們的做法其實是讓自己成為分析師。
舉個例子,做生意,你有專門的課程學習賺錢嗎?所謂賺錢,是一個非常寬泛的概念,他就是低買高賣。
不管你學什麼專業,從事什麼行業,學歷高低,年齡大小,就賺錢而言,大家都是平等的,門檻一樣高。所以如果你想賺錢,不是說要去專門學習那個專業,而是要懂得賺錢的邏輯就好。
同樣,我們做金融市場的交易,沒有說不會技術分析的人就賺不到錢。恰恰相反,很多人分析的頭頭是道,卻賺不到錢,我自己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
就技術分析而已,他需要的是理性,嚴謹。儘量的平衡,全面的看待市場,遠觀反而更清晰,沒有持倉反而更客觀。但這也會失去交易的核心要素——快速。
交易和分析,如果合二為一,那是真正的高手,不過少之又少,利默佛爾、索羅斯算是頂尖的高手了,但有幾個人覺得你可以和他們比肩?
所以我們看大機構,也是研究團隊和交易團隊分離,就是發揮各自的長處。
單就交易而言,其實不難。就像武俠小說裏面講的: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交易講求的是一個殺伐決斷,想多了反而喪失先機。
但在交易前,你需要瞭解趨勢,知道交易策略,設定好止盈止損。這些是誰的工作?分析師!
所以一個團隊,分析師和交易師都要有。但作為市場散戶,你很難組建自己的團隊。這就需要你非常清楚自己的目標是什麼!
如果你想要賺錢,看看自己是不是一個執行力強的人。如果不是,奉勸你就不要在這個“腦袋拴在褲腰上”的市場混了,不如找個更安全的理財方式。
如果你具備交易員的潛質,那接下來就是找個好的分析師,持續追蹤。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和交易模式,借助分析師的分析,完成交易。
當然,這不過是一個理論上的分析,具體到個例,千差萬別,就說我們對自己的定位,由於所知障,有多少人覺得自己不適合交易呢?
分化尚未結束——數字貨幣市場一周綜述我在上周對市場做了一個綜述,我認為市場處於比較明顯的分化,目前看這個分化依然存在。組合圖:左上是剔除比特幣的市值圖,我們看到依然維持著震盪走勢,說明山寨幣的炒作還在持續中,這也是本來行情的主線;左下是bnb,平臺幣代表,一直以來都比較強勢,而且幣安一直在拓展業務,不斷創新,所以自己的平臺幣也和這些動作有關,對於平臺幣,我一直說不能用常規的技術分析去判斷他的走勢,因為他們有很強的獨立性,除非市場出現大幅波動,否則他們都會保持自己的獨立走勢;右上是比特幣,非常清晰的破位下行,我們看到跌破11月7日的趨勢線後,就沒有停住下跌的腳步,現在看到6小時出現了macd的底背離,但反彈力度較弱,不過我想,如果主力炒作的重點是山寨幣,那麼比特幣維持震盪是正確的,而且我之前說過,比特幣的占比一般是回落5%以後才會見底,所以現在看還有空間;右下是主流幣的代表,xrp的走勢就更弱了,說明這一波市場炒作熱點不在主流幣。
總結:市場維持震盪走勢,比特幣持續陰跌,這種鈍刀割肉的走勢最難受,所以這個階段,做多錯多,一動不如一靜。與其尋找左側的點位,不如等待右側的買點形成。
比特幣一周綜述——同在屋簷下,境遇各不同雖然數字貨幣市場整體受制於比特幣,但也會有分化的表現,目前看市場基本形成了比特幣主導大趨勢,altcoin、平臺幣和“主流”幣各自為戰的局面。
這裏所謂的altcoin,是剔除了10億美元市值的數字貨幣,也是泛指那些沒有太多交易,專案也相對前景不夠明確,既不是證券也不是發幣替代者的數字貨幣;
而平臺幣我們都知道,類似於穩定幣,是介於交易標的和法幣之間的一個兌換籌碼,但說實話,我不認為平臺幣的前景有多廣闊,如同你進入賭場自然要先兌換他們的籌碼,不過一家賭場的籌碼是無法去另一家流通的,所以多數平臺幣的命運都會和自己的平臺緊密綁定,一旦平臺垮了,平臺幣也就失去了價值;
而對於“主流”幣,我界定為市值在10億美元,有足夠的市場認知度、交易量,除了證券功能外,還有支付功能,當然有些幣,比如dash,雖然又在很多地區充當著支付貨幣功能,但他的市值不夠大,所以沒有納入我的觀察名單,而像iota,目前已經有了不錯的市場應用場景,但因為出發市場炒作,所以市值也無法滿足要求。
如果按照上述分類,基本上可以涵蓋了市場主要的交易品種。比如這一波行情,啟動的背景是中國發佈了一些針對區塊鏈技術的政策性講話,雖然這些內容是老生常談,但出處不同,所以有些人就大做文章(在發佈消息的最初一個小時,市場並沒有反應,後面的拉升其實屬於割裂的走勢,說明兩個原因,第一是最初人們並不認為這是一個重大的利好,第二是消息突然,想要借勢炒作的資金要從場外調集,需要時間)而行情既然是圍繞區塊鏈來的,自然受到影響比較大的就是中國的一些公鏈專案,所以像ont的表現就比較突出。而“主流”幣和平台幣其實並不是行情的重點,依然屬於存量資金的博弈。至於比特幣,他當然是王者,所以也會被市場資金追捧,而且他的問題在於很多交易標的都是採用比特幣計價,所以會有資金進出,造成價格大幅波動。但在2天之後,我們看大比特幣陷入了箱體震盪,這個時期,山寨幣的走勢依然如火如荼,從第一張圖就能夠看出端倪。
NASDAQ:XENT
但在同一時刻,我們看到證券市場的反應,其實遠比數字貨幣市場來的猛烈,“中概股”的迅雷翻了2倍,而中國A股也是出現了板塊性行情。在大背景下,好像全部的資本市場都為之動容,不過很快大家就意識到,好像這個區塊鏈政策對於數字貨幣來說,並沒有太多的意義,反思的文章鋪天蓋地。隨著震盪時間的推移,市場做多的熱情也開始減弱,特別是資金規模有限的情況下,市場對於存量資金消耗很快,比特幣的占比持續下降,說明這個階段多頭彈藥的匱乏。在行情之初,我已經質疑了行情的性質,而目前看,當初的狂熱多頭,應該都吃了不少苦頭。
雖然現在市場走出了一個弱勢形態,比特幣也跌破了移動平均線ma18,陷入了一個下跌中繼形態,但我們看到了市場的分化還是比較明顯,山寨幣(左側上圖)市值還維持了高位,說明之前進場的資金尚未全身而退,而他們因為是炒作行為,所以我不認為他們是對數值貨幣存在信仰,甚至不排除這裏面有陰謀論的可能(17年-18年大量的ico專案上市,後面雖然有不少莊家跑路,但還是有大量的機構套牢,回看altcoin的走勢,很多都在2018年跌去了90%的市值,大批代幣在“歸零”的路上,而中國政府又是嚴格的界定了“無幣區塊鏈”的概念,所以很多代幣是沒有未來的,如果他們的專案被政府相中,有可能被收購,理論上他們首先要“洗白”、“上岸”,所以不排除有部分代幣的炒作,是為了最後一搏,拉高離場)。
因為對於多數數字貨幣,他們是沒有未來的,不僅是說他們自身的場景沒有市場前景,更重要的是數字貨幣是對傳統金融市場的一場“革命”,在這個過程中,是你死我活的定義,所以“犧牲”是必須的,我認為會有90%以上的代幣消亡,而更為誇張的交易所,也會是大量消亡。
所以一直以來我對於altcoin的炒作存在巨大的疑慮,不否定有部分山寨幣會是醜小鴨變天鵝,但更多的屬於金融“龐氏騙局”。
回到市場,我前幾天撰文,分析了altcoin的炒作邏輯,現在維持這個觀點不變。我們看右下方的圖,xrp,這算是"主流”幣的代表了,雖然我一直質疑他的數字貨幣身份,但畢竟是第三位市值,而且他在“主流”幣裏的走勢,相對獨立,如果你把他和其他“主流”幣對比,會發現他的節奏應該是先於市場。2018年10月,就是xrp打破了市場的平靜,一周內飆升翻倍,之後11月發生了bch的分叉事件,最終將市場平衡打破,導致50%的市值消失。所以每次當xrp“搞事情”,我都感到緊張,而且這幾天比特大陸也在鬧騰,我覺得不要讓歷史重現吧。
對於一個分化的市場,操作難度最大,不過我相信一定,鬧劇終究會收場,市場一定會回歸本源,如果你相信數字貨幣的未來,那就要有足夠的耐心。
altcoin三線背離,注意風控早上發文討論了一下altcoin的炒作邏輯,至少目前我還是沒有看到合理的炒作基礎。
而對於有些媒體揣摩的那些消息,我覺得過於牽強了。雖然我也是在媒體工作過,但是對於中國的的區塊鏈媒體發佈的資訊,我認為要保持謹慎的看待,因為這些媒體並沒有“中共中央網路安全和資訊化委員會辦公室”的備案,所以他們實際上不算是正規的發佈管道,特別是對於政策、法規,專案資訊,行業動態的發佈,理論上他們的報導如果有任何的失真,造成了你的損失,都不能得到補償。所以在這方面,我想大家還是關注發佈單位的官網,或者是官方推特,至於新聞類,可以看彭博。
對於目前的情況,我感覺消息面比較混亂,越是混亂,越說明市場處在變盤前夕。所以未來24小時,請看好自己的錢包,對於行情的走勢,一定要保持足夠的謹慎。
從bitmex的比特幣永續合約持倉看,又一次達到8.2億美元的高倉位,這裏需要說明一點,山寨幣和主流幣很多都出現了滯漲,而大級別的分時背離也是一個技術壓力,所以如果有風吹草動,都會導致多頭的分化。
所以這裏不是最好的交易時機,正確的做法,是的帶右側信號發出後跟進,而不是在左側埋伏。
山寨幣爆發的邏輯是否站得住腳截止11月6日8點30分,數字貨幣市場的總市值24281億美元,剔除比特幣後是748億美元。這一波行情,我們都看到一個明顯的現象,就是大炒山寨幣。隨著比特幣占比的下降,很多原先堅定的比特幣持有者,也開始懷疑是不是自己有問題了。開始拋售比特幣,買入山寨幣,這是2018年4月的情形再現嗎?
我們從任何一個層面都無法看到這個邏輯的成立。2018年的背景是ico“大躍進”,那個時候,是因為新增供給導致的市值占比激增。目前沒有基本面的支撐,炒作山寨幣的邏輯是什麼?
是基於中國對於區塊鏈的政策鬆動?如果說區塊鏈就是加密貨幣,這個未免太牽強了,而中國政府一貫是支持無幣區塊鏈的,所以這個炒作的目的和基礎都不夠清晰。
我建議大家注意做好風控。如果說今年上半年的行情是那些套牢的鯨魚、機構的解套行情,那麼這一波也許就是專案和“傳銷”、“莊家”最好的跑路機會。
如何躲過市場大跌——善用數據預判市場走勢這一波行情,我們再次成功的逃頂,回顧過去1年在幣圈的經歷,不管是去年11月6000美元破位,今年1月3200美元見底,7月13000美元見頂,如果你看我的文章,理論上我都是在提前給出警示。為什麼我可以提前預判市場走勢呢?這裏除去圖表的分析,也包括了市場數據的解讀。
我們都知道,在數字貨幣市場,存在海量數據,即便是大數據處理機器人,也會花費大量的事情,而且有很多是無效的垃圾資訊,但我們作為普通投資者,如何善用數據呢?那些數據才能夠幫我們提高判斷的準確度呢?
目前市場上有大量的公開數據,而且有很多app提供大數據分析,但我們發現這些數據的效果參差不齊,有些甚至是數據陷阱。
大家都知道我在“金色財經”寫文章的時候,使用的筆名是“圖窮幣見”,之所以選擇這個筆名,就是想表達一個觀點,通過圖表去分析市場,一樣可以達到最終的目的,所以平時我是不看消息、還有那些app提供的大數據,因為我知道裏面真真假假,魚龍混雜,看多了反而影響自己的判斷。
在平時,我看重的數據,往往是建立在邏輯基礎之上的。比如我不會看成交量,因為那些虛假成分太多,但市值則相對可信度高些,所以我平時都是根據市值去解讀市場,而在市值分析中,我又會根據剔除比特幣與否來判斷市值變化,同時也會分析比特幣的市值占比。
而這些數據的解讀,對於我來說,可以有效的幫助我提前預判市場趨勢變化。
比如這一次行情的走勢,你可以看到在過去我多次提及一個觀點:如果這裏是牛市,比特幣不應該一枝獨秀,只有數字貨幣市場整體上升,才是真的牛市。
但從比特幣和少數主流幣的走勢看,你是無法得出這個結論的,因為他們都有4-6倍漲幅,不過我們去翻看市值,就會發現端倪。
我們看到數字貨幣市場的總市值在7月峰值的時候高達3100億美元,而彼時,剔除比特幣之後的總市值只有1200億美元,比特幣市值占比高達61%,而在18年1月的時候,比特幣市值占比只有35%,也就是說這一波行情,比特幣吃掉了山寨幣30%的市值,也就是說,這是一個比特幣加上少數主流幣的狂歡,可想而知,一個市場,幾千個代幣,只有幾十個再漲,怎麼可能是牛市?
通過市值和市值比,我們就可以看到背後的真相,而基於市場的同質性,我們同樣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比特幣和山寨幣的走勢不會持續背離。所以我們看在18年初見頂後,數字貨幣市場(剔除比特幣之後)整體市值損失了90%,而比特幣的跌幅也有83%,這是一個相對同步的走勢。但是這一波的調整(從7月開始),我們看到截止9月16日,剔除比特幣之後的總市值損失了近40%,但比特幣只下跌了12%,從一致性角度分析,這個是極不合理的現象,所以我當時判斷比特幣應該會有補跌的走勢。
CRYPTOCAP:TOTAL
所以在過去幾周,我多次撰寫文章,提示這裏的風險,並建議做好準備,持有現貨的一定要套保,或者減倉。
所以你看,這些數據雖然是公開的,但如何解讀才是關鍵,如果你只是簡單的看看成交量,看看漲跌幅,對你的交易是沒有太多幫助的,而那些app給出的數據解讀,往往存在誤導成分,所以我們要善用原始數據,運用邏輯分析的方式,去解讀,讓我們的交易更加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