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新高就是純多頭思路」可以適用在投資嗎?近期無論是美股、台股、日股、加密貨幣都是一片欣欣向榮
幾乎都是只要願意參與,到今天為止應該都有一定程度的收穫
無關乎太多的分析方式
因為無論你是散戶、投資者、還是交易者
在這種一路往右上衝的大單邊,只要在多頭的車上,
不要太多自作聰明的進出、不要聽信任何末日博士在那邊鼓吹泡沫甚至嘗試空單
幾乎都是盈利的狀態
在這種行情中,風險管控至上的交易者的績效反而可能會落後於無畏的散戶
畢竟此時此刻,就是所有「一股不賣、奇蹟自來」流的市場參與者,正在進行式的奇蹟
記得上個月過年的時候,有被親戚問到,
「已經 700 的 NVDA 還能追嗎?」
我下意識的先用了我長久以來的思考方式回答:
「當然可以呀,歷史新高當然可以繼續買,而且漲越多越想買!」
不過我也很快回過神,知道這不是在討論交易,
不是在討論風險勝率盈虧比,
對方真正在問的不是能不能追,而是「還會不會漲」
那對我這樣一個永遠堅決不預測市場的交易者,
給予肯定的答覆就會覺得很彆扭
所以我當然還是補充了一整段
「對於我這種交易邏輯的,只要創歷史新高,對應的策略一定是繼續做多,背後的意義是,參與一段強大趨勢的勝率和盈虧比都要明顯比逆勢操作更好,但這並不代表我認為他一定會繼續漲。 代表的僅僅只有 “ 我當然願意繼續做多、如果跌下來被停損的風險,也是我心甘情願承受的 ”」
「而對於投資邏輯來說,難免會因為覺得買在歷史高點很容易被套,可是換個角度想,幾個月前還在說 今天不買 明天 500 ,現在都 700 了,也就是每一個願意在歷史新高買入的人,現在都是賺錢的,所以千萬不要單純因為現在漲得很高,就得到不能繼續買的結論」
結果一頓輸出之後,對方才說
哈哈哈 其實他就是已經在 700 多買了,想說問問看有沒有問題
一眨眼一個月又是 30%+ 的盈利
追漲從來 從來 從來 就沒有任何問題
有問題的是用不能承受的風險入場、以及不知道適當的部分獲利了結
多年來強力捍衛「歷史新高就是無庸置疑的純多頭思路」
如果朋友們這波有因為這個想法
或多或少的參與任何一個品種的多頭
或是在嘗試做空 、 預測反轉前三思
我覺得這些年的 TradingView 文章就沒有白 Po 了!
也歡迎即使我那麼久沒更新,依然願意看完這篇的朋友們
留言聊聊近期的交易狀況吧
Let's see how it goes yo
技術分析之外
量化交易|風險評估指標——利撤比(NP/MDD)淨利和最大回撤的比值,我稱之為 利撤比 。
在固定的時間區間中,使用利撤比來檢測量化交易策略,儘管無法得知更微觀的盈虧情形,但在該固定時間區間中,可以更好的辨識策略的獲利能力。
白話而言,即是直觀的呈現在承受一定的風險時,哪個交易對、什麼參數的獲利表現最優秀。
為何要看相同區間?
以下將分組說明
(一)取用時間長短不同
策略A ,取用2022年1月~2023年1月,共12個月。
根據假設,12個月總獲利為500元*12個月=6000元,帶入「淨利(NP)/最大交易回撤(MDD)=6000/2000=3」,得出利撤比為3。
策略B ,取用2022年4月~2022年7月,共3個月。
根據假設,3個月總獲利為400元*3個月=1200元,帶入「淨利(NP)/最大交易回撤(MDD)=1200/1200=1」,得出利撤比為1。
此時,只看比值應是A策略表現較佳,但如果將回測時間皆設定為2022年1月~2023年1月,共12個月,便會發現策略A的利撤比為6000/2000=3,策略B的利撤比為4800/1200=4,策略B較佳。
(二)取用時間區間不同
策略A ,取用2023年1月~2024年1月,共12個月。
根據假設,12個月總獲利為500元*12個月=6000元,帶入「淨利(NP)/最大交易回撤(MDD)=6000/1000=6」,得出利撤比為6。
策略B ,取用2022年1月~2023年1月,共12個月。
根據假設,12個月總獲利為400元*12個月=4800元,帶入「淨利(NP)/最大交易回撤(MDD)=4800/1200」,得出利撤比為4。
此時,只看比值應是A策略表現較佳,但如果將回測時間皆設定為2023年1月~2024年1月,共12個月,便會發現策略A的利撤比為6000/1000=6,策略B的利撤比為4800/480=10,策略B較佳。
以上可見,倘若 以不同區間作為參考依據,便無法得知策略真正的優劣 ,進而對策略的使用和選擇做出錯誤判斷,使資產暴露於隱患之中。
利撤比的應用:
假設願意承擔的最大風險為80
原始每筆下單金額*願受風險金額/原始最大交易回撤金額=「調整後」每筆下單金額
「調整後」每筆下單金額/交易資金 ,即可能得出比值,便於日後改變資金量體時計算。
此處牽涉到 「績效數據檢視誤區——MDD%」 的問題,之後再和大家分享。
新高,是否意味著btc進入了高枕無憂的大牛市?
昨天比特幣盤中歷史新高,群情激奮的同時,也引發了瀑布。共識有時候也是一種隱憂。前天我提示,這裏4小時週期有頂背離的問題,需要注意。但還有讀者跟我回饋,說自己看到出現背離就開倉了,然後沒堅持到最後。
黎明前最黑,是不是意味著我們就無法捕捉這種機會?
這一波從4小時出現頂背離開始,到最終形成,大約漲了10%,而從頂部到昨天低點,大約是15%。
我們如果從交易角度看,如果出現背離你就入場,滿倉10倍杠杆也無法堅持到最後。如果你是按照遞進測量,就是第一次開倉10%的倉位,然後每漲5%增加一倍的倉位。
假設6.4萬開10%的10倍空倉,6.8萬開20%的10倍空倉,即便是最高點沒有到5%,沒有觸發加倉標準,也沒關係。總成本大約在6.66萬,然後頂背離確認後,跌破6萬也有一倍的利潤了。所以交易是需要些技巧的,而不是一味地蠻幹。
接下來我們討論一下重點,新高意味著bac的邏輯消失,也就是沒有了之前擔憂的c浪,但是不是說這裏已經開啟大牛市,想著木頭姐100萬美元的預期大踏步地前進了?
我覺得這麼想,可能還為時過早,市場不可能直線運行,一致性預期有時候也是最大的風險來源。
首先,我們看系統給出的比特幣周線修正,它把過去一年多的走勢,界定為大的5浪,這是從2018年起點計算的。那5浪之後,因為是完成的牛市結束,接下來可能是更大級別的ABC調整。如果我們按照比特幣平均回撤75%的數值計算,意味著要跌到2萬美元下方。
不要認為這是天方夜譚,一切都有可能,就像有人預測比特幣將會達到100萬美元,我們同樣不能說這是癡人說夢。
其次,我們從形態圖表看,系統給了更大的一個楔形,同樣看跌,這意味著,雖然後面可能還會漲,但楔形不消失,也有可能觸發看跌形態。而從5浪高點判斷,接下來的目標可能是8.1萬美元。
至於操作,我們還是按照日線macd+ma來執行,交易,重要的就是執行力。
給大家一句忠告,賺錢,不容易。所謂大錢靠命,小錢靠運。不要看到別人賺錢了,就認為自己理所應當也可以做到。
沉住氣,你是最菜的
0204至今的一筆上應該會在目前-69k區間
形成4h級別中樞的起始點(大機率
或形成日線級別中樞的起始點(小機率
週期大概兩週左右。
4h级别:
提示這不代表看空甚至做空(憨憨才在牛市做空
相反現貨/一倍合約堅決不動
待餅子中樞ing時刻
山寨補漲完再看走勢類型就好了
如果沒有在上述區間形成有效中樞
那就更簡單了,什麼時候形成什麼時候再看。
你沒那個技術就不要輕易做T
不要今天漲到這明天就跌到那裡的神棍
你收穫的只是行業紅利
相信自己,你自己的本事基本上是零而已
嘴皮子都快磨破了一直強調這是大牛市
寧願回撤,也不能賣飛
一動不動像王八其實最好不過了。
@尹框Cyning/20240304
沃勒關於2022年春季聯準會QT溝通的演變,以考慮各種溝通如何影響QT的預期路徑。讓我回顧一下聯準會在2022 年春季QT 溝通的演變,以考慮各種溝通如何影響QT 的預期路徑。7 回想一下QE 於2022 年3 月結束。8 進入4 月,市場可能會在某種程度上預期贖迴路徑例如聯準會的2017-2019 年QT 計畫。9 該計畫在12 個月內分階段進行贖回,最終允許每月最多贖回300 億美元的國債和200 億美元的機構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 2022 年 4 月 5 日,時任副主席 Lael Brainard 發表講話,指出資產負債表的收縮速度將比 QT 之前的情況要快得多; 具體來說,她表示「與2017 年至2019 年相比,上限明顯更大,並且逐步實現最高上限的時間也短得多。」10 第二天,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 會議紀要提供了有關預期每月最高上限的更多資訊和分階段階段,表示參與者普遍同意為期三個月的階段階段,國債和機構MBS的上限分別為600億美元和350億美元。
在 4 月的這兩天裡,市場可能更新了預期的 QT 計劃,以實現更快、更大規模的贖回。 這項變化將帶來較小的負面期限溢價效應,這意味著國債殖利率上升。 在副主席演講和 FOMC 會議紀要的兩天內,10 年期國債收益率上漲了 19 個基點,即在她講話當天上漲了 12 個基點,在 FOMC 會議紀要當天又上漲了 7 個基點,並且當週總計上漲37 個基點。
大約一個月後,即 2022 年 5 月 4 日,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 (FOMC) 公佈了「縮減聯準會資產負債表規模的計畫」。 此計畫與 4 月 FOMC 會議紀要一致,當日和當週 10 年期公債殖利率變化不大(公告當天負 4 個基點,五天期間負 2 個基點)。 因此,在進行事件研究時,僅透過查看 QT 計劃的正式公告可能很難估計 QT 公告的全部影響。
鏈接:https://www.federalreserve.gov/newsevents/speech/waller20240301a.htm
51、江恩(甘氏)矩陣圖SquaresGann~BTC走勢2024/2/13時間之窗分析2/7盤中越過現波段高點1/30之43872時,2/4時間之窗修正為:轉折向上!
2/14是2/13變盤時間分析日,以2/7修正日高點44430、低點42760為研判轉折標準;
2/14收盤51858,在2/7修正日高點之上;
依“時間=趨勢”分析,2/13時間之窗即是:持續轉折向上! (參考《甘氏矩陣圖-時間推算新篇》P438)
時間趨勢往2/20移動……
時間之窗在2/22之前的趨勢修正為:跌破前一變盤時間2/4低點42228。
(免責聲明:本想法所有信息僅供參考!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COINBASE:BTCUSD
GBP/USD挑戰1.2750水平:英美政策成關鍵因素GBP/USD維持在1.2600 -- 1.2825狹窄區間內,是否能衝擊突破1.2750 水準取決於利率決策和前瞻性指,同時聯準會和英國央行(BoE)的政策決策將對這一狹窄區間能否被打破起 到關鍵作用。
英鎊目前是G10貨幣中的佼佼者之一,與美元並列,這得益於預期英國央行(BoE)將相對於美聯儲和歐洲央行(ECB)更為謹慎,但現實是,隨著通膨背景顯示出 改善跡象,維持'更高更久'的利率立場變得更加困難。 尤其是考慮到英國國內需求狀況有溫和復甦的初步跡象。 」
上週的英國數據總體上令人鼓舞,有助於支撐英鎊。
1. 儘管仍處於收縮狀態,但英國製造業PMI指數出現了溫和回升,達到9個月高點,而服務業部門本月的增長更為強勁,達到8個月高點。
2. 12月政府借貸數據低於預期,引發了有關更大規模減稅的討論,最新的GfK消費者信心指數進一步恢復至2年高點。
然而,零售支出仍是一個明顯的薄弱點,CBI零售銷售調查進一步惡化,降至3年低點。 如果零售銷售持續承壓,服務業支出將對整體經濟表現和英國央行(BoE)的經濟評估至關重要。
英國央行(BoE)預計將保持謹慎,可能不會急於調整利率。 市場對5月降息25個基點的預期或延後至6月甚至8月
美國公佈的2023年第四季GDP年化成長率為3.3%高於2.0%的共識預測。 數據持續顯示美國經濟的韌性,美國經濟可能實現受控著陸並降低通膨。 但存在硬著陸的風險,聯準會的利率決策可能不如市場預期,也就是說如果聯準會無法實現降息或降息次數少於市場預期,這將削弱英鎊。 較高的利率和較弱的股市,均利空GBP/USD
短期內GBP/USD可能會繼續經歷波動,特別是在BoE會議和聯準會政策更新的背景下。 需密切關注BoE和聯準會的會議結果,以及英國和美國的關鍵經濟數據。 考慮市場波動性,建議採取靈活的交易策略,專注於短期技術指標和基本面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