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 透過gt指標的換色進出場操作 10個月 盈利76% 為你揭曉到底用gt指標做交易長期能不能賺錢?
今天就為大家來揭曉謎底
在黃金h1的時區 運用gt指標進出場 我們設置止盈2000小點 止損2000小點
風險報酬 1:1 ,在未到達設置的止損止盈前 燈號只要換色一樣出場
這個數值是我覺得黃金h1的波動率適合gt指標的。
從今年的 1/1 到 10/13 一共交易了 164張
本金2000美元 手數設置0.1手 最大風險單張200美元
目前收益是1523美元 投報率10個月 76%
當然這過程中經歷賺錢又吐回去的窘境,趨勢交易只有行情來時可以賺到一段
那麼盤整就是小虧,我們永遠在等待行情到來的時候
gt指標除了可以自己看圖操作以外我們也提供ea機器人下單
當燈號換色進出場時 機器人會幫你自動執行不錯過最佳的時機點
這樣子的操作模組有興趣嗎? 歡迎私訊我了解
我是蔡菲特你交易上的好夥伴
趨勢分析
如何科學化觀察 多市場走勢間的相對強弱開始前 先祝福各位中秋節快樂 !
希望你過了一個愉快又溫馨的中秋假期。
適度的休息對於交易者是重要的,是一個歸零充電的機會。
在假期的尾聲,就來解析一下台股周四收盤前進的一筆多單。
進場的理由很簡單,單純就是看台股相對美股強 + 統計顯示中秋變盤(漲)的機率高。
會贏會輸不知道,但風報比ok的前提下就小部位進場試單了。
美國是世界的領頭羊,許多人會以美國老大哥的方向當作操作指標之一,
但是除了用眼睛看外,有沒有什麼方式可以把「相對強弱」的依據具象化 ?
上圖就是我做的一個指標,計算出指定區間的報酬率,來比較市場間的強弱。
我把比較的初始日期訂為台股開始盤整的起始日,也就是20230814。
這段時間的報酬率 :
那斯達克指數 -1.49%
台股大盤 -2.16%
SP500指數 -3.68%
道瓊指數 -4.58%
台股有很大一部分為科技股,因此可以明顯看出這段時間,科技股相對傳產強。
有了這個指標,我便不再需要依靠感覺進單,而是數據明確化的依據可以觀察。
TV的便利之處在於可以多市場的報價,可以好好善用這個工具。
如果有興趣的朋友,歡迎跟我索取這個指標。
進場模式 : 突破進場【附對帳單】延續上篇 這篇要講另一種進場模式 : 突破 進場
突破進場,顧名思義就是當市場突破某一個關鍵價就進場多單 / 空單
而這個關鍵價通常都是突破一個盤整區間
這是最簡單、好用 且 絕對不會失效 的順勢交易做法
好處是 趨勢真的出來的時候可以吃到非常大一段
壞處是 很容易被假突破騙、成本很差、常常一直輸
而成本差的壞處 就是不耐震盪 市場一直在你的成本價位來回抽差 人都會受不了
畢竟大家最想要的是一進單就拉開成本 但那當作中樂透即可
像我以上這筆單 做的是小德指 追蹤德國股指的期貨
用的方式是突破進場
但後續不如預期 停損出場 結果停損出場後 市場隨即往下一根長黑
這筆單完美顯示突破單的缺點 不耐震盪
至於突破進場的優點 讀者可以回推市場成功突破的時候 是不是很容易吃到一段趨勢
基本上看到能夠賺大錢的 突破交易者 都是能夠忍受長期輸錢 勝率3~4成
但一次賺錢可以賺回虧損 甚至倒賺
這種模式就是在試單的時候小部位 趨勢確立之後加碼
這樣可以確保錯的時候永遠小部位 對的時候大部位
要使用這種模式 先確定自己是否可以接受成本差的震盪 並 忍受長期的輸 信心又不會動搖
確定自己連輸9次後 第10次還是會按照紀律 追價進場
如此一來 就可以使用這種模式
我曾經走過這種模式 都是失敗收場 最後都會吐回所有獲利
因此現在9成的進場 我都選擇等待拉回 才進場
進場模式 : 反彈拉回 【附對帳單】市場上只要是跟價格有關的進場模式 基本上可以分為兩種
突破進場 與 反彈拉回進場
我可以用123波解釋 但那就淪落為紙上談兵
(123波就是跌回前高支撐進場)
因此這邊就用實際過去做過的單子來做解釋
這是我20230802做微型道瓊的短波段單 用的是反彈拉回的模式去進場
我的模式是順長逆短 先確定大格局方向 再從短週期逆勢找點位
反彈拉回進場的模式 好處在於停損小 可以做到大賺小賠
像這筆單進場在35643 停損抓區間高點35843 風險值200點
最後平均停利在35349 停損利比是1:2
壞處則是雜訊很多 需要耐心等待
如何過濾雜訊 需要經驗累積 後面的文章再詳談
先判定大格局為區間盤 國際盤勢當下也不是很好 決定做空 掛單等待反彈
進場後 設定好停損停利 就關電腦不看 遠離盤面 平常心對待
就能吃到平常上班族一個月的薪水
我是一個以反彈拉回的交易者為主 9成時間做反彈拉回的單
反彈拉回比較容易做到7成以上勝率
權益曲線比較穩定 容易堅持下去 而不是一直輸到沒信心退出市場
下一篇再來講 突破進場的模式 但要附上的是賠錢的單...Orz
奧坎剃刀 與 林迪效應 奧坎剃刀 : 越簡單的東西,就越接近真理
林迪效應 : 存在越久遠,壽命越長,它們的預期壽命和它們目前已經存在的時間成正比。
即它每多生存一段時間,它的剩餘預期壽命就會增加一點。
這是我在建構機械化(程式)策略時最側重的重點。
寫模型時,都會看著過去的K棒去做一些假設,而假設越多,越容易有好看的曲線,
但實務上,我們交易的是未來的價格。簡單說,交易的是未來,回測只是過去。
市場是人的行為,人的情緒是無法被預測的,因此使用過多條件去錨定未來的情境,是沒有意義的
也正因如此,許多45度角上翹的策略,才會在一上線時就烙賽。
這也是為什麼我推崇簡單,使用的策略也是簡單為主。
大道至簡,簡單的東西,才是最實用的。
而且容錯率高,不管是台股、海期、台指,適應性都很高。
很多人花時間去追求複雜花俏的方式,要用起來就綁手綁腳,這樣真的是好用嗎?
像上圖的交易策略就是我實單使用的策略之一
程式碼不超過10行 且回測25年 期望值將近40點 也不需要修改參數
是一個非常好的無腦投資賺Beta的策略,適合拿來代替無腦買ETF大盤
如何提高短線交易成功率?1.大部分人認為短線交易能夠把資金快速做大,所以在交易圈很多人都喜歡短線交易,但我認為短線交易對交易者的交易水平是要求比較高的,在短線波動盈虧比有限的情況下,我們必須要有高成功率的交易策略,這樣才能保證我們在短線交易較高的手續費壓力下獲得可觀的利潤,本人雖不喜歡短線交易的模式,但對短線交易也有一些自己的經驗!
2.我認為價格短期的波動更多是來自於多空力量短期的博弈結果,所以站在博弈勝利者的一方進行入場就是我們必須要考慮的要素,從資金博弈的角度來看,當價格觸及支撐位和壓力位區域的時候,我們一開始是沒有辦法準確的預判到多空力量哪一方會取得勝利,至少我現在不行,所以我只能客觀的過濾掉一些無法識別的機會,從而提高短線的成功率。
3.我認為價格處於支撐位的時候,首先支撐位出現的需求或壓力區出現的賣盤,都是我們不能夠直接判斷該壓力區或支撐位的賣盤和買盤一定能夠造成短期價格的反轉,所以在價格出現支撐位確定有效和壓力位確定有效之前,都不在我的交易範圍之內,大部分的交易者喜歡在價格下跌至壓支撐位直接做多,在價格觸及支壓力位直接做空,我認為這樣的方式極為不靠譜,因為支撐位和壓力位本身只是交易者對價格走勢的一種客觀理解,並非具備科學依據,這是我對提高短線交易成功率的一些主要思想。
4.按照我的交易經驗,當價格觸及支撐位或壓力位的時候,我們耐心等待價格在壓力區形成一段小幅震蕩之後,價格向反方向突破震盪區高點再進場交易能夠提升我們短線交易的成功率不止一點,同時我們也需要主動放棄價格觸及壓力位和支撐位第一時間的入場時機!
來談談交易策略的建構來談談交易策略的建構
.
.
技術指標與聖杯
說到交易,大家應該對技術分析指標都不陌生,如坊間常看見的K D指標、M A CD指標、R S I指標、M A 均線、布林通道等,也廣泛應用在各個不同的商品中。
而交易策略又在技術分析之上,通常可以由多個不同的技術分析指標構成,並且可以有明確的進場、出場定義,拿來回測也可以看出長期的勝率、績效、虧損、最大虧損等統計結果,從而得知策略的好壞與適用的槓桿。
先告訴大家一個事實,基本上這些有名的技術分析指標都有他們的理論基礎,這意思也代表每一個指標只要使用得當都可以是 ”聖杯” ,不論是所謂的順勢交易、突破交易、動能交易等,每一種知名的交易方式,都有成熟的交易者在使用。
大家對 ”聖杯” 這一個詞應該都不陌生,有些人不相信它存在, 但在我的眼中,能夠獲利的交易策略到處都是 ,只是其中參差不齊,有些濫竽充數毫無邏輯可言。
.
.
.
來說說交易策略中,對於高勝率的迷思
1. 長期獲利的策略,事實上並不代表他的勝率會很高,很多不錯的交易策略勝率都在50%以下,甚至40%以下,但長期能帶來不錯的績效。或許你可以增加一些技術分析指標當作濾網,但增加勝率的同時,也很可能讓你錯失一些很好的交易機會。
2. 長期虧損的策略,反而有些是高勝率的策略,但很可能帶來的結果是輸錢,為什麼?
「如大家最常見的凹單策略」
10次凹單可能有9次成功,逆轉勝,也讓人覺得只要凹單就不會輸,但事實上要是輸一次高達50%的資金,下次要賺回來須要賺100%。大部份的人就在這邊被市場淘汰了。
當然我也不敢說高勝率、高績效的策略不存在,也許只是我才疏學淺,還沒辦法達到那樣的領域,但能夠長期獲利並且有期待的報酬率,打敗市場報酬我就知足了。
.
.
.
建構交易策略時,請你自問一句,你的年化報酬率目標是多少 %?
記住高報酬永遠伴隨高風險
銀行定存是 ___%,平均市場報酬(ETF、基金) ___%,投資型保單 ___%?
常看見一些資金只有幾十萬的初學者,妄想透過交易而不用工作,近期台灣發生的 imB借貸平台事件就是很好的借鑑,高報酬伴隨著高風險。一年投報率能有20%,就已經是專職交易者中頂標了,你如果只有80萬,一年獲利16萬要怎麼過活?更別說利滾利的讓資金成長了。
舉個簡單的例子:台灣一個擁有2,000-3,000萬資產的中年人,如果每年投報率都能有20%,那就是400萬-600萬元的報酬,不工作就能這樣不勞而獲,你覺得20%的報酬率合理嗎?
槓桿追求高報酬,很可能帶來的結果就是高額的虧損,甚至輸個精光。
.
.
.
長期能夠有效獲利的交易策略應該具備哪些特質?
1. 在不同的商品皆具備一定的適用,至少不能是負期望值。
2. 要能夠清楚地說出它運行的道理與邏輯,並且合乎市場交易運作的根本原則。
3. 勝率不能太低,連續虧損很可能導致輸個精光。(例如:勝率只有30%,代表連輸10次的機率有2.8%,連輸15次的機率有0.5%,你的資金能夠承受多少次停損?)
4. 短線交易不容易找到這樣的策略,因為短期市場行情有很高的隨機性,也有專職交易者利用隨機性創造能夠獲利的交易策略。但波段交易就沒這麼困難了。
.
.
.
我是貝塔,希望我的文章對你有幫助~
幫我按個 "讚" 、 "評論" 或 "追蹤" 都會是我繼續寫文章的動力 :D
交易員必備的技術之一,趨勢反轉結構|密約所Crypteum以下是一些常見的技術分析圖形結構,包括趨勢反轉結構和持續趨勢結構:
趨勢反轉結構:
雙頂形態:指股價先上升形成一個高峰,接著回落,再次上升到相同高度形成第二個高峰,隨後下跌,表示上漲趨勢即將結束,可能反轉為下跌趨勢。
雙底形態:指股價先下跌形成一個低谷,接著反彈回升,再次下跌到相同低度形成第二個低谷,隨後上漲,表示下跌趨勢即將結束,可能反轉為上漲趨勢。
三重頂形態:類似雙頂形態,但有三個高峰。
三重底形態:類似雙底形態,但有三個低谷。
頭肩頂形態:指股價先上升形成一個高峰,接著下跌形成一個低谷,再次上升形成比第一個高峰低的第二個高峰,隨後下跌,形成類似頭肩的形狀,表示上漲趨勢即將結束,可能反轉為下跌趨勢。
頭肩底形態:類似頭肩頂形態,但反之。
倒勾形態:指股價在上升趨勢中,先形成一個高點,接著出現一個大幅下跌的實體蠟燭,蠟燭上方的上影線較長,下方的實體較短,表示上漲趨勢可能反轉。
反轉頂部形態:指股價先上升形成一個高峰,接著以漸漸放緩的趨勢下跌,形成一個窄小的交易區間,隨後下跌加速,突破區間下降,表示上漲趨勢結束,可能反轉。
反轉底部形態:類似反轉頂部形態,但反之。
驅使反轉結構,在行情末期就會看到,勝率極高,但需要正確的使用,以行情確認後才入場的原則。
什麼是趨勢線,對於交易必備的一樣技術趨勢線是一種技術分析工具,用於評估資產價格變化的趨勢方向和力度。趨勢線通常是由直線或曲線構成,用來連接資產價格變化的高點或低點。
趨勢線可以顯示資產價格的趨勢方向,並且可以幫助交易者識別出資產價格走勢中的關鍵轉折點。
趨勢線通常有三種類型:
上升趨勢線:由價格的高點連接而成,表示資產價格的趨勢方向是上漲的。
下降趨勢線:由價格的低點連接而成,表示資產價格的趨勢方向是下跌的。
橫向趨勢線:由價格的高點和低點連接而成,表示資產價格的趨勢方向是震盪的,價格在一個區間內波動。
趨勢線可以用來識別資產價格走勢中的支撐位和阻力位,以及關鍵的轉折點。如果價格在趨勢線上方進行交易,則可以看作是多頭趨勢,建議買進;
如果價格在趨勢線下方進行交易,則可以看作是空頭趨勢,建議賣出。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趨勢線不是完美的,價格走勢有時會突破趨勢線,因此需要結合其他指標和分析方法進行判斷。
什麼是交易心理學,全球頂級交易員必備交易心理學是投資交易中極為重要的一個方面。在交易過程中,投資者可能會因為情緒而做出錯誤的決策,從而造成損失。因此,掌握好交易心理學是投資者必不可少的一項技能。在本文中,我們將探討交易心理學的一些基本原則和技巧。
首先,交易心理學的核心原則是:控制情緒、保持冷靜。
在交易過程中,投資者經常會面臨壓力、焦慮、恐懼等情緒,尤其是在市場波動劇烈時。
如果無法控制這些情緒,就容易做出倉促、冲动的交易決策,從而造成損失。因此,投資者需要學會保持冷靜、冷靜地思考和分析市場情況。
其次,投資者需要懂得控制風險。交易中的風險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投資者可以通過控制風險來減少損失。
投資者應該制定風險管理計劃,例如設置止損和止盈位,確定風險承受能力,分散投資等。這樣可以降低風險,並且使得投資者在不利情況下更加冷靜地應對。
第三,投資者需要適應市場變化。市場環境是不斷變化的,投資者需要不斷學習和調整自己的交易策略。
在適應市場變化時,投資者需要注意兩個方面:
第一,適應市場的變化,不要固執於某個策略或做法,需要不斷調整自己的策略以適應市場的變化。第二,保持客觀、理性的態度,不要因為情緒而拒絕接受市場的變化。
投資者需要學會如何處理失敗。在交易中,投資者可能會遇到失敗和挫折,但是這些挫折並不意味著投資者必定會失敗。失敗和挫折是一個機會,
投資者可以從中學習並成長。投資者需要學會接受失敗,從中吸取教訓,調整自己的策略,並繼續前進。
除了以上幾點,還有一些交易心理學的技巧和策略可以幫助投資者更好地掌握交易心理學。例如:
創建交易日誌:投資者可以記錄自己的交易過程、決策和結果,從中學習和調整自己的策略。
避免過度交易:投資者應該避免過度交易,不要因為情緒而做出過多的交易決策。
學會放空:當市場出現明顯的下跌趨勢時,投資者應該學會放空,即做空市場,從中獲利。
總之,掌握好交易心理學是投資者成功的關鍵之一。投資者需要控制情緒、保持冷靜,控制風險,適應市場變化,學會處理失敗,以及掌握一些交易心理學的技巧和策略。通過學習和實踐,投資者可以不斷成長,並取得成功。
借星宇航空的動能派對,來聊聊怎麼處理這種急漲急跌下的回踩hihi 大家好久不見,難得居然是被我老婆催稿說 TradingView 太久沒更新了(?)
剛好有個動能交易的絕佳案例,
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近期台灣股市最歡樂的熱門話題 - 星宇航空 !
=================================================
興櫃股票沒有漲跌停板限制
2/14 星宇航空強勢突破橫盤很久的 20 整數關口之後
短短的 5 個交易日內已經歡樂的漲到剛剛、一度衝破 50 了!
就在發文前的剛剛,總算迎來了一波回調
動能就是這麼有趣
衝刺的時候是捨我其誰的 「價格越高、需求越高」 的氣勢在飛天
但同時,動能又是很調皮的,隨時可以一言不合說轉向就轉向
一旦轉向在下殺時,一瞬間又變成「價格越低、供給越高」的恐慌出逃
如同剛剛只用不到 10 分鐘就從 50 跌到 40 一樣
作為一個順勢交易者
參與強勢的上升趨勢主要有兩種做法: 1. 追高 2. 低買
1. 追高很容易理解,在往上突破的時候買入 ,在星宇航空這個例子中,
上週每一個勇於追高、且持有至今的交易者都賺得很快樂、各種覺得幸福來得太突然的文章
最常見的誤區之一就是以為 「追高是不應該的」
重點從來就不是追高這個策略本身有什麼問題、而是對應的風險額度和減倉策略,對於多數交易者來說難以嚴格執行
所以容易導致「賺的時候沒出掉、虧的時候被深套」
但反過來說,如果減倉策略和風險管控都做得很好,追漲本來就是動能交易策略中最核心的入場邏輯
也完全不需要有什麼包袱或是心理壓力的;
而 2. 低買就是這篇想要探討的
低買交易是在上升趨勢中不追高、而是等待回踩如結構、需求區等的區間時才買入
但就會遇到現在這種狀況
因為「動能邏輯裡會覺得動能轉向了、已經是下跌動能、也就是應該考慮殺跌的邏輯了」
但是「低買邏輯中,要等待的本來就是這樣的回踩」
如果一段上升趨勢在飆漲的時候不敢追高
而回踩的時候你又要覺得要反轉了
這是非常可怕的
「因為在一段良好的上升趨勢運行過程中,你想的都不是做多」
所以 這裡可以分成幾種交易者來討論 做個簡單的交易員性向測驗
Q1 : 你更接近一個順勢交易者還是一個逆勢交易者?
(A) 順勢交易者
(B) 逆勢交易者
Q2 : 追漲 和 低買 兩種策略,你有更偏好哪一種嗎?
(A)追漲
(B)低買
(C)沒有偏好,給哪個做哪個
Q1 回答 B 的話就不在本篇的邏輯內 ,逆勢交易者的思考邏輯的確就是一直嘗試識別潛在反轉;
而如果你是
A-A 順勢型追漲交易者,那這個回踩你可以考慮跳過不做,你更應該等待的是「再度突破 50.6 新高後的追漲交易機會」
A-B 順勢型低買交易者,這就是你的交易,當然應該操作;如果你會感到任何一絲猶豫、或是擔心動能是你的敵人你在接飛刀,那你應該好好的再問一下自己理解的低買交易到底是什麼 (當然如果你是只做 0.618 低買,因為沒到位而不做倒也沒啥問題就是了)
A-C 順勢型綜合交易者,其實就是給定你很想搭上這台趨勢列車的話,不管他是持續上漲破新高、還是回踩到想低買的點位
「你都應該要嘗試找機會操作多單」,所以這題的答案當然也是會更想操作回踩多、而非塊陶啊
======================
當然,以上討論的都是在面對這個盤面時「做還是不做」的問題
做了不代表它就會成功;如果這個低買交易失敗 (跌破 36),停損出場
那也是個很好的時機去留意「趨勢是否發生改變」
畢竟作為一個順勢交易者,你要順的是什麼時間週期的勢至關重要
另外一大常見誤區就是一個低買失敗了,再往左找下一個支撐、失敗了再找下一個..........
這就會變成另一個極端 -- 「在一段下跌趨勢中持續嘗試摸底」 了
這也絕對不是一個順勢交易者應該努力的方向
共勉之
Let's see how it goes y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