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IF2019交易想法
恆生指數能否站穩短線21,700阻力線上,下個目標價設在23,000?短期因中國AI崛起,領一種科技股爆升。恆指期貨也在新年後從20,000點上升至21,700,突破3個月的阻力(21,400)。在近兩天,恆指期貨正在21,300至21,700點之間徘徊。
放長時間區間(中長線)來看,其實自去年中國在9月推出一些列利好經濟政策後,恆指便開始處於升勢當中。但因香港的波動交大,回調幅度也相當大。但若要進單,做多的匯報率回大些。
如若短期在21,400樓上站穩,或有機會再往上升至23,000。期間,我們也可以參考牛熊證街貨,短期重貨區。熊證在22,000 - 22,099(1,153張), 21,700 - 21,999區間總共也有2,300張。這很大可能會造成大戶將市推高,待吃完這些街貨在往下回調。
港股四處見火頭 內房債務最急危"恒指周五收報24870點,下挫354點,連跌兩周,累積跌幅近5%。港股面對多重逆風。中央對中資科技股的監管壓力,令該板塊表現持續不振。內房債務危機有逐步擴散的風險,佳兆業(01638)128億元人民幣理財產品到期未能兌付,除了拖累整體內房股捱沽,金融類股份也受到牽連而偏弱。歐洲及澳洲央行表態不會加息,英國央行也出爾反爾,導致今年表現較好的銀行股也受壓,滙控(00005)周五急跌3.6%。
房企自救之路愈走愈窄
在多重風險之中,最緊急的是內房債務危機,單靠內房股自救,恐怕會火燒連環船。內房目前遇到兩大挑戰,一是融資渠道不通,信貸評級不斷遭評級機構下調,再融資之路愈來愈窄;二是樓宇銷售成績大幅下滑,何來搵錢還本息?唯一出路是變賣資產,奈何要在疲弱市況下快速把資產脫手,又談何容易?內房的處境可能演變成死亡漩渦,這場火燒連環船遲早燒燒吓禍延金融機構,看來中央的政策實在需要調整,否則真會搞出一場中國版雷曼事件。
英倫銀行周四未有如市場預期般加息,債市及滙市大為震驚,全球短債孳息急降,長債息跌幅則相對溫和,雖然國債孳息曲線轉為陡斜,但低息環境始終不利銀行股,持重倉博加息的倉盤損失慘重。
投資者猛轟英倫銀行誤導,因為9月議息會議紀錄聲稱,或在年底結束買債前啟動加息;多位貨幣政策委員也提出讓通脹預期失控有危險,行長貝利(Andrew Bailey)曾公開表示,央行有必要避免讓通脹深入社會,因為這是很危險的事。不過,講還講,實際行動卻是另一回事。貝利反擊外界批評時直言,央行的工作並非就利率引導市場,這番言論讓市場嬲上加嬲,若央行不是以言論引導市場,又如何落實貨幣政策呢?
在美國聯儲局前主席格林斯平(Alan Greenspan)年代,央行對貨幣政策的公開立場一向較為含糊,聽佢講嘢有點似聽佛偈。到貝南奇年代話要增加透明度,凡事講得清清楚楚,不要讓市場震驚,帶動全球央行都開始講透明度,跟市場溝通。
如今英倫銀行的做法,看似有透明度,實際是利用市場力量,找人幫手把息口和英鎊炒上,變相收緊金融條件,減低經濟過熱的壓力,但最終要行動時,央行就話無叫人把息口挾上去,難怪英倫銀行被謔稱為「不可靠男友」。
港美科技股背馳加劇
英國、歐盟及澳洲的央行先後為加息預期降溫,聯儲局反而較鷹,一是本月開始縮減買債,二是主席鮑威爾無公開否定市場對明年開始加息的預期。老鮑更預測,明年下半年會達最大就業的目標,似乎是為加息熱身。央行政策取態的分野,令美元兌主要貨幣獨顯強勢,美滙指數周五升至94.502水平,逼近10月12日的高點94.561,新一波美元升勢似乎正在營造中。"
- HKEJ
反彈完成, 港股出現回吐❶大市表現
港股周五低開後窄幅上落,收報25377點,跌178點(0.7%),全星期計回落750點(2.87%),10月埋單則漲802點(3.26%)。周五主板成交金額減至1262.66億元,全日沽空金額172.27億元,沽空比率再降至13.64%。整體2500多隻港股升跌比例52:48。3天線高於18天線、股價高於50天線及股價高於250天線比率分別為43.2%(挫3個百分點)、39.3%(漲1.1個百分點)及42.1%(升0.1個百分點)。
港股順利渡過傳統上較為震盪的10月份,恒生指數周五收報25377點,跌178點,單日波幅僅約200點,屬全月最窄。恒指月初見今年低位23681點後,一度回升2553點,反彈超過一成,到月底雖有回吐,全月埋單計仍進賬逾800點或3.26%,是2015年以來最佳10月。
技術上,恒指挑戰成交量密集區底部約26200點無功而還,重返TrendWatch下降通道之內,將考驗20天及50天線滙聚的初步支持,若能在現水平消化早前獲利盤,有利11月市況。
踏入11月份,重頭戲自然是美國聯儲局議息及公布縮減買債規模,美股納指在10月「追落後」,周四(28日)再創紀錄新高。從日本和歐洲兩大央行的決策推算,聯儲局應不致大幅收緊貨幣政策,這對環球股市屬利好。
巴西日前重錘加息1.5厘,加拿大宣布結束量寬,頓使央媽行動成了金融市場焦點。在全球四大央行(美中歐日)中,過去一周有日本及歐洲議息。日本政經未穩,日央行毋須提早收水,續實施超寬鬆政策;歐洲通脹壓力較重,惟歐央行會後仍作出偏鴿決定,指標利率維持不變,抗疫緊急購債計劃(PEPP)步伐只「溫和下調」,央行行長拉加德坦言,物價上漲可能比預期持續更久,但不認為已經滿足加息的條件。
歐洲未擬積極緊縮,美國似乎也不會有大動作,兩者幣策幾乎同步。聯儲局和歐央行放水力度在新冠疫情前及爆發初期或存分歧,今年卻接近一致。歐洲量寬已稍為「收手」,美國即使11月開始削減買債金額,其實已慢了半拍;歐央行沒「放鷹」,聯儲局亦可安心收水,市場預測局方將每月減買150億美元債券。至於加息時間,投資者宜留意「利率點陣圖」(Dot Plot)有何啟示。
附【圖】所見,MSCI世界指數(MSCI ACWI Index,覆蓋成熟與新興股市整體表現)及四大央行資產負債表變化可謂息息相關,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關連系數高達0.87,反映央媽放水,股市造好,目前日本未具緊縮條件,歐美對收水亦相對審慎,以免影響正在復甦的經濟;人民銀行方面,由於GDP增長顯著放緩,縱使年底前降準預期已降溫,仍有空間採取不同工具作調控,意味幣策也偏向寬鬆。
換句話說,四大央行資產負債表規模儘管急速膨脹期已過去,暫時只會緩步「收水」,距離「縮表」(減持債券)尚有一段時間,在流動性依然充裕下,環球股市前景實不宜過分看淡,除非聯儲局出乎意料「放鷹」才作別論。
- HKEJ
港股爆災再瀉807 今年升幅嘔凸 5年半最長跌浪 後市恐試26000點支持!“中央對科技企業監管「加辣」,中資VIE(Variable Interest Entity,可變利益實體)未來到境外上市,需要先獲中證監放行,為中概股添壓,內地投資者狂掟科網股,引爆小股災。恒指昨天收報27153點,勁插807點,「八連挫」累瀉2135點(7.29%),2021年以來的升幅完全蒸發;昨曾見27110點,為1月4日以來新低,更一度跌穿250天線(現處27112點)。
技術上,恒指正考驗最近升浪回吐黃金比率50%及250天線交滙(約27100點)的支持。然而,按本輪收市高位31084點計算,恒指迄今下滑12.65%,與墮入熊市的20%跌幅距離尚遠,目前可視之為深度調整。回看2018年初,恒指窄幅波動數月後「爆落」,再瀉18%才觸底(詳見2021年6月24日「沿圖論勢」),若然今次回落幅度相若,意味有機會下試到23000點水平。
港股去年9月底迄今的大型升浪,北水居功至偉,也是這次「橫行爆單邊」的推手。南向資金經「港股通」淨買入規模(過去100日累計)自6月份開始急轉直下,挫至近兩年最低;考慮到北水流向與恒指表現關係密切,兩者一年關連系數達0.7較高水平,在內地資金重臨之前,港股恐難扭轉劣勢。
北水急撤之際,外資亦有跡象流走。本欄按資產規模10億美元或以上追蹤港股指數的交易所買賣基金(ETF)20日累計資金流向編製的「港股ETF資金流指標」,從6月底開始反覆下滑,已連續7個交易日「淨走資」,反映ETF投資者(主要來自海外)都在沽貨。
事實上,港股內部質素已大幅轉壞,整體2500餘隻港股的中線市寬(股價高於50天線比率)8個月來首次跌抵30%至40%支持區,而EJFQ系統內發出綠燈與紅燈差距的「綠紅比率」降到零以下;還有信報強勢股指數昨報25.6%,明顯低於弱勢股指數的42.4%,何況弱指已攀越40%警戒線,代表大市由沽盤主導,拋售壓力恐更加沉重。鑑於當前氣氛不濟,逆勢撈底必須審慎評估風險,即使只博反彈,亦宜控制注碼。”
信報投資研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