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澳元/美元
澳元和美元貨幣對屬於主要貨幣對,這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交易貨幣對之一。由於該貨幣對的利率差異吸引了交易者,因此其受到了廣泛關注。然而,近年來全球經濟波動加劇,這種吸引力已經減弱。
重大轉折?AUD/USD 楔形破位後是否迎來新一波跌勢在經過數週的盤整後,AUD/USD 終於選擇向下突破,而導火線正是中國對美國關稅的報復性反擊。關鍵支撐位失守,令澳元下跌風險大幅升高。
中國關稅反擊重創澳元
上週五,澳元承受巨大賣壓,兌美元匯率跌至疫情以來的最低水準。這場跌勢源自美中貿易緊張局勢的急劇升級:中國宣布將自週四起,對所有美國進口商品徵收 34% 的關稅。
雖然在週三與週四,AUD/USD 曾短暫反彈並維持一定支撐,但市場情緒在週五急轉直下。這項措施是中國迄今對川普關稅政策最強硬的反應之一,震撼整體風險資產市場。澳元作為中國經濟的流動代理資產首當其衝,成為拋售重心。由於澳洲出口嚴重依賴中國需求,貿易流量受限或風險偏好下降
JPM G10 外匯 Spot Desk: AUDUSD & NZDUSD川普昨晚兌現承諾,簽署行政命令對汽車進口徵收 25% 的關稅,雖然風險因他將於下午 4 點公佈的頭條新聞而降低,但市場對此消息的反應非常冷淡。當被問及時,他說關稅是永久性的,同時也提到了藥品和芯片,並說汽車關稅將從 4 月 3 日開始。川普還建議,如果歐洲和加拿大聯手對美國造成「經濟損害」,就對它們進一步徵收關稅,而他的整個語氣有點鷹派;我很驚訝日元沒有受到更大的壓力。唯一和緩的評論是,他下周會 「寬鬆處理」。底線是,目前我沒有任何優勢,我不確定任何人都有,但在我們知道下周的完整細節之前,以短期戰術思維進行交易似乎是合理的,雖然這本身可能就夠困難了,但今天是美國軍團的月末值日,應該會看到一些美
JPM G10 外匯交易部:AUDUSD特朗普又發布了更多的關稅頭條新聞,這次是暗示對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關稅將推遲到 4 月 2 日,而此前一位白宮官員表示,特朗普之前提出的 3 月 4 日最後期限仍然有效。每個人都在談論關稅疲勞,我傾向於忽略任何頭條新聞,看看下周二實際會發生什麽。英偉達隔夜的財報 「顯然 」令市場失望,但其第四季度營收和第一季度前景均超出預期,但這對一些人來說還不夠,因為通用汽車第一季度的財報較弱。對於一個備受期待的財報來說,市場反應相當平淡,但事實上這並不是一個非常糟糕的財報,這可能減輕了一些市場的擔憂。
無論如何,澳元兌美元在跌破 0.6320/30 的支撐區域後走低,我很高興自己此時已經轉入觀望,尤其是在資本
CACIB:AUDUSD--供求關系--澳大利亞勞動力市場在新的一年裏表現強勁,就業崗位增長了 4.4 萬個,超出預期。
- 全職就業崗位增加了 5.4 萬個,而兼職工作崗位減少了-1 萬個。
- 創紀錄水平的勞動力供應滿足了強勁的勞動力需求,參與率和就業率均創下新高。
- 盡管就業增長強勁,失業率仍上升至 4.1%,而就業不足率仍穩定在 6%。
- 勞動力供需平衡影響了工資增長,使其保持溫和。
- 失業率的上升與澳大利亞央行預測的第一季度末達到 4.2% 的目標一致。
- 勞動力市場數據不會改變澳大利亞近期的貨幣政策前景。
- 澳大利亞央行官員對進一步加息保持謹慎立場,預計未來還會有兩到三次 25 個基點的降息。
- 澳元的表
AUDUSD:澳大利亞央行鷹派降息?我們仍然預計澳大利亞央行將在周二鷹派降息 25 個基點,從而開啟降息周期。澳大利亞修正平均通脹率出乎央行意料 第四季度的年同比增長率為 3.2%,下行了 20 個基點。按 6 個月的年率計算、 按 6 個月的年率計算,削減後的平均通脹率接近央行 2-3% 目標區間的中心。目標區間的中心。家庭消費似乎在收入減稅和引入政府補貼後開始回升。減稅和政府推出生活成本措施後,家庭消費似乎正在回升。但近期的零售銷售受到黑色星期五和網絡星期一銷售的提振,消費可能依然疲軟。但近期的零售額受到黑色星期五和網絡星期一銷售的提振,消費可能依然疲軟。
盡管澳大利亞的勞動力市場仍然緊張,失業率為 4%,但鑒於盡管失業率
AUDUSD: 我們預計 2025 年將減息 100 個基點市場預計澳大利亞儲備銀行(RBA)將於下周 2 月 18 日首次降息 25 個基點。雖然這與我們的觀點一致,而且我們認為降息或暫停的可能性為 60%,但我們認為降息或暫停將是一個非常接近的決定--因此這並非一錘定音。我們認為,關鍵在於工資壓力的緩解程度超過預期,家庭消費增長也弱於預期,這應該會讓澳大利亞央行更放心地放寬政策。然而,失業率仍低於央行的目標,這可能導致降息的步伐和時機更加不確定。
疲軟的就業數據支持了我們在 2 月份降息的呼籲。2024 年 12 月,盡管總體就業增長數字強勁,但增長主要來自兼職部門。即使從趨勢上看,我們也可以看到全職就業增長的趨勢在減弱,而兼職就業增長的步伐卻在
查看所有想法
顯示商品過去幾年的價格變動情況,以識別重複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