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比特幣CME缺口?如何使用BTC缺口指標什麼是比特幣CME缺口?如何使用BTC缺口指標
CME(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期貨市場中的「缺口」,是觀察機構投資人動向的重要指標之一,也是許多專業交易者密切關注的關鍵參考依據。
1️⃣ 什麼是比特幣CME缺口?
CME是機構投資人進入比特幣市場的主要管道之一。
然而,CME比特幣期貨市場在週末會休市(美國芝加哥時間週五下午至週日下午)。此外,每個交易日收盤後也會有一小時的暫停交易時段。
相較之下,我們常見的現貨交易所(如Binance、OKX)是24小時不間斷運作的。
這樣的差異便會造成「缺口」的出現。特別是在週末休市時間較長時,缺口往往更大。
看跌缺口(Bearish Gap):當CME開盤價低於前一收盤價時出現,代表比特幣價格在休市期間於現貨市場下跌。
看漲缺口(Bullish Gap):當CME開盤價高於前一收盤價時出現,代表比特幣價格在休市期間於現貨市場上漲。
市場情緒轉變(Abrupt Psychological Shift):顯示投資人情緒在週末期間出現明顯傾向。
未成交訂單區(Unfilled Order Blocks):缺口區被視為潛在的未完成訂單(買入/賣出壓力)所在位置。
缺口回補現象(Gap Fill Phenomenon):許多交易者相信「缺口終將被回補」這句話,並將其作為一種交易策略。這表示價格有傾向往缺口的反方向移動,以最終填補該區域。不過,這種現象並非「必然」,缺口會否立即或延後被回補,必須透過多方分析判斷。
2️⃣ 輕鬆找到CME缺口
指標 Bitcoin
CME gaps multi-timeframe auto finder
能自動偵測CME K線的缺口,並在圖表上直覺地顯示。
⚡指標功能與使用方式
多時間框偵測(Multi-Timeframe Gap Detection):支援5分鐘、15分鐘、30分鐘、1小時、4小時甚至1天K線!
能同時偵測多個時間框中的CME缺口。無論你是短線交易者還是長線投資人,都可依據個人交易風格查看相應缺口。
自動方框與標籤顯示(Automatic Box and Label Display):偵測到的缺口區域會以矩形框標示於圖表上。看漲缺口以綠色系呈現,看跌缺口以紅色系呈現,方便一眼辨識。每個缺口的百分比大小也會標示在方框上方。
高亮功能(Highlight Function):超過設定閾值(如0.5%)的大缺口將以強調色顯示。「大型缺口」通常對市場影響更大,應特別留意。
圖表價格同步(Chart Price Synchronization):不同交易所的現貨價格可能與CME期貨價格不同。此指標可透過「Chart_price」模式,將缺口方框自動調整至你目前所查看圖表的價格層級。
啟用此模式後,你可以更直觀地在現貨圖表中觀察缺口位置,並直接在其他交易所的圖表上規劃交易。
即時提醒(Real-time Alerts):當偵測到新的CME缺口時會發出通知。你也可以設定僅針對特定時間框缺口的提醒。這在你無法隨時盯盤(例如週末或工作日時段)時特別有用。
3️⃣ 交易策略
💡缺口回補策略(Gap Fill Strategy):
當出現看漲缺口:若價格突破缺口上方後回落進入缺口區域嘗試回補,可在缺口底部附近考慮做多;若價格未能從缺口頂部反彈,可考慮做空。此外,也可在缺口尚未回補前於上方阻力區佈局空單。
當出現看跌缺口:若價格跌破缺口下方後又回升進入缺口區域嘗試回補,可在缺口頂部附近考慮做空;若價格未能從缺口底部繼續下跌,可考慮做多。同樣地,也可在缺口尚未回補前於下方支撐區佈局多單。
💡作為支撐/阻力區(Support/Resistance Areas):
舊的CME缺口區在未來價格重新測試時,往往會成為強支撐或阻力。
觀察價格在觸及看跌缺口頂部時是否遇阻下跌,或在觸及看漲缺口底部時是否獲得支撐反彈。
多時間框重疊的缺口區域通常具有更強的技術意義。
💡趨勢確認與反轉信號(Trend Confirmation and Reversal Signals):
若出現強勢看跌缺口且未被迅速回補,價格持續下跌,可能代表強勁的下行趨勢開始或延續。
若出現強勢看漲缺口且未被迅速回補,價格持續上漲,可能代表強勁的上升趨勢開始或延續。
你可以透過觀察缺口出現後的價格變化,判斷市場動能,並應用趨勢跟隨或趨勢反轉策略。
例如:若出現看跌缺口,但在數日內迅速被回補並突破缺口頂部,這可能是熊市結束的早期信號。
💡多時間框分析(Multi-Timeframe Analysis):
在尋找關鍵支撐/阻力位時,不僅要查看當前時間框的缺口,還要同時參考更高時間框(如4小時或日線)的缺口。
高時間框的缺口往往代表市場更強的關注區。
在短週期交易中,應將高時間框的重要缺口位置納入風險管理與進出場策略之中。
短期缺口(5m、15m):多數幅度在1%以內,適用於短線波動、高槓桿剝頭皮或日內交易。可用於快速進出場策略,但需提防震盪假突破。多數會在市場開盤後4小時內被回補。
中期缺口(1h、4h):可用於波段或持倉交易。其能否成為關鍵支撐/阻力,取決於缺口出現後的價格反應。
長期缺口(1d):可能成為市場趨勢的轉折點或長期重要支撐/阻力區域。若出現「大型缺口」,需考慮市場整體方向可能出現改變。多發生於週末休市時,有時缺口幅度超過3%。
工作日短期缺口,於4小時內被回補。
週末出現的長期4%大型缺口,之後價格出現趨勢性上漲。
4️⃣ 結論
「Bitcoin CME Gap Multi-Timeframe Auto Detector」指標是一款強大的工具,
能幫助你在市場中不錯過關鍵的價格波動點。
然而,任何指標都不應盲目信任。
缺口可能不會完全被回補,或在突破後立即反向。
不要只依賴缺口回補邏輯,應搭配其他技術指標一同分析,以提升勝率。
希望你能充分運用此指標所提供的資訊,
並將其與自身的分析方法(圖表形態、輔助指標、總體經濟分析等)結合,
打造更精緻且高效的交易策略。
📌如果這篇內容對你有幫助,請按讚並留言支持。
你的鼓勵是我們持續製作高品質分析與內容的最大動力。
追蹤我們即可第一時間接收最新發布的資訊。
社群想法
平均日波幅(ADR)如何揭示市場動能了解市場平均每日的波動幅度,是判斷優質交易機會與虛弱行情之間差異的關鍵。這正是 ADR(Average Daily Range,平均日波幅) 的用武之地。
ADR 不僅是波動率的指標,更是一種「預期框架」。它能顯示市場通常還有多少「燃料」可用,幫助你判斷當日的行情是否仍有延伸空間,或已接近「燃料耗盡」。
ADR 的真正意涵
ADR 衡量的是市場在單日內從最高點到最低點的平均距離,計算基礎來自 日線週期(Daily timeframe),通常取最近 14 個交易日的平均值。
這一點非常重要——ADR 不是從五分鐘圖上直接讀取的數據。你在圖表下方看到的 ADR 線,只是近期日波幅的視覺化呈現。真正的計算永遠源自日線,而該數值代表價格在一整天內通常會走完的距離。
雖然 ADR 和 ATR(Average True Range,平均真實波幅)經常被混用,但兩者仍有細微差異。ATR 會將缺口與隔夜波動納入計算,而 ADR 專注於單日內的高低區間,因此更適合分析 日內(Intraday)行情 的實際運行範圍。
範例:GBP/USD 日線圖
過去 14 日平均 ADR 約為 80 點,定義了該品種的典型波動範圍。
過往表現不代表未來結果
如何在日內交易中應用 ADR
有效運用 ADR 的關鍵,在於將日線的平均值轉化為對當日行情的即時評估。許多交易者的錯誤在於,只在分時圖上觀察 ADR,而忽略其日線來源。
正確的步驟如下:
在 日線圖 上確認 ADR 數值。例如:若 GBP/USD 的 14 日 ADR 為 80 點,代表過去兩週每日高低點平均距離為 80 點。
切換到 小時圖或 15 分鐘圖,測量今日已運行的高低區間。
將該距離除以 ADR 值,即可得出今日 ADR 消耗百分比。
許多 TradingView 指標能自動顯示此數據,例如「ADR used: 63%」。這個簡單的比例能揭示關鍵資訊——市場還有多少潛在波動空間,或是否已接近極限。
範例:GBP/USD 五分鐘圖
倫敦時段中午前,ADR 已使用約 50%,仍有進一步延伸的空間。
過往表現不代表未來結果
解讀市場的「燃料錶」
將 ADR 想像成市場日內潛能的燃料錶:
低於 50%:市場仍有充足空間擴展。
介於 50%–75%:行情可能仍有一次方向性推動。
達到 75%–100%:市場可能進入均值回歸階段,晚進場風險增加。
這些只是參考,而非固定規則。ADR 反映的是「平均值」,不是「極限」。強勢趨勢日可能突破 ADR,盤整日則可能只達一半。
重點是利用 ADR 建立 市場節奏感——現在是行情初啟?還是已接近尾聲?這些問題決定了你的入場時機與風險判斷。
範例:GBP/USD 五分鐘圖
價格在倫敦午盤已完成 100% ADR,隨後於紐約早盤出現回調。
過往表現不代表未來結果
三大關鍵重點
1. ADR 來自日線週期
以日線圖的高低差作為基礎,並非分時波動。
2. 測量當日 ADR 使用率
小於 50% 意味著仍有空間;50%–75% 通常還可延伸一段;超過 75% 則需留意潛在反轉。
3. ADR 是參考,而非預測
它建立市場預期框架,幫助你掌握方向、節奏與風險,而非設定硬性限制。
免責聲明
本文僅供教育與資訊用途,並不構成投資建議,亦未考慮任何個別投資者的財務狀況或目標。
任何提及的過往績效均不代表未來表現。
社交媒體內容不適用於英國居民。
差價合約(CFD)及博彩交易為高槓桿產品,85.24% 的零售投資者帳戶在與本供應商交易差價合約及博彩時發生虧損。
在參與前,請確保你充分了解其運作方式及高風險性質。
如何在 TradingView 上使用 BTC Coinbase Premium Index 指標1. 什麼是 Coinbase Premium Index?
Coinbase Premium Index(Coinbase 溢價指數)是一個衡量特定加密貨幣在 Coinbase 上的價格,與其他主要交易所(特別是 Binance)上 Bitcoin 價格之間差異的指標。
⌨︎ 計算方式:
(Coinbase BTC 價格 − 其他交易所 BTC 價格) / 其他交易所 BTC 價格 × 100
正溢價(Positive Premium):當 Coinbase 上的價格高於其他交易所時出現。
負溢價(Negative Premium):當 Coinbase 上的價格低於其他交易所時出現。
📌 如果這篇內容對你有幫助,請點個 Boost 並留言支持。
你的鼓勵是我創作更優質分析與內容的最大動力。
我們會持續上傳各類分析,如圖表解析、交易策略與 Bitcoin 短線信號,歡迎追蹤。
2. Coinbase 溢價產生的原因
✔️ Coinbase 溢價的主要原因如下:
機構投資者的需求: Coinbase 是美國最大的受監管加密貨幣交易所之一,許多機構投資者(對沖基金、資產管理公司等)透過 Coinbase 購買加密貨幣。當機構投資者下達大額買單時,會暫時推高 Coinbase 上的價格,形成溢價。
法幣資金流入: Coinbase 主要以美元(USD)為基礎進行交易,是美國投資者最容易進入的加密貨幣平台之一。當有新的法幣資金流入加密市場時,透過 Coinbase 的強勁流入可能導致價格溢價。
市場情緒與流動性: 當某一時期美國市場投資者情緒較其他地區更為強勢,或 Coinbase 上的流動性暫時不足時,價格差異就可能出現。
資金轉移限制: 由於反洗錢(AML)等監管要求,交易所之間的資金轉移可能受到時間與成本的限制,這會降低套利的可行性,從而使溢價得以維持。
網路壅塞與手續費: 當加密貨幣網路出現壅塞時,交易速度可能變慢或手續費上升,使得交易所之間難以快速進行套利操作。
3. 如何在交易中運用 Coinbase 溢價指數
Coinbase 溢價指數主要可用於預測比特幣(BTC)等主要加密貨幣的市場趨勢。
📈 牛市訊號(正溢價):
機構買盤流入: 持續出現高正溢價,通常意味著機構投資者的買盤壓力強勁。
這可被解讀為市場整體呈現上升趨勢的訊號。
趨勢反轉: 當熊市中長期維持負溢價後突然轉為正溢價,或正溢價幅度明顯上升時,通常代表機構資金開始流入、市場情緒改善,可能預示趨勢反轉即將出現。
抄底機會: 若比特幣價格持續下跌,而 Coinbase 溢價開始上升至 0% 以上,同時 BlackRock iShares Bitcoin Trust(IBIT)或 Fidelity Wise Origin Bitcoin Trust(FBTC)等 ETF 的日淨流入顯著增加,這可能暗示底部買入的強烈信號。
📉 熊市訊號(負溢價):
機構拋壓或興趣下降: 若長期出現低負溢價,可能意味著機構投資者賣壓增加或對比特幣的興趣減弱。
這可被解讀為市場下行趨勢的訊號。
看跌反轉訊號: 當牛市中長期維持正溢價後突然轉為負溢價,或負溢價幅度迅速擴大時,可能是市場見頂的訊號,表示機構正在獲利了結或新資金流入減少。
超買/修正訊號: 例如,當比特幣價格急速上漲、而 Coinbase 溢價轉為負數,同時觀察到 BlackRock IBIT 或 Fidelity FBTC 等 ETF 出現大規模淨流出時,可判斷市場進入超買狀態或可能面臨修正,這時可考慮短期賣出(做空)策略。
4. 注意事項
🚨 在使用 Coinbase 溢價指數時,請特別留意以下幾點:
與其他指標結合使用: Coinbase 溢價指數僅為輔助性指標之一。
應同時搭配其他技術分析工具(例如移動平均線、RSI、MACD、成交量),以及鏈上數據與宏觀經濟指標,進行綜合判斷。
ETF 資金流的重要性: 由 BlackRock、Fidelity 等大型資產管理公司發行的比特幣現貨 ETF,是反映機構資金實際流動最直接的指標之一。
將這些 ETF 的每日淨流入/淨流出數據與 Coinbase 溢價一併分析,可更準確掌握市場中機構買/賣壓的變化。
短期波動性: 溢價指數在短期內可能因市場細微變化而劇烈波動。
建議觀察長期趨勢,而非對短期內的溢價變動過度反應。
市場條件變化: 加密貨幣市場變化極為迅速。
過去有效的模式並不保證未來仍然適用。
監管環境、主要交易所政策變動、以及新市場參與者的出現,都可能對溢價造成影響。
適用範圍有限: Coinbase 溢價指數主要反映機構投資者對比特幣的需求。
對於山寨幣(Altcoins),其影響力相對有限。
5. 在 TradingView 中使用 Coinbase 溢價指數
TradingView 是一個廣受歡迎的圖表分析平台,提供多種技術指標與市場分析工具。
在 TradingView 上,有許多自訂指標可以即時監控 Coinbase 溢價指數。
這些指標通常會計算 Coinbase 與 Binance 現貨資產(例如 BTCUSD/BTCUSDT)之間的價格差,並在圖表下方的獨立面板中顯示出來。
📊 TradingView 指標使用技巧:
搜尋指標: 在 TradingView 圖表中點擊「Indicators(指標)」按鈕,於搜尋欄輸入關鍵字如「Coinbase premium」或「Coinbase vs Binance」,即可找到相關指標。
即時監控: 這些指標會即時抓取 Coinbase 與 Binance 的比特幣現貨價格數據,計算溢價並在圖表上可視化呈現。
投資者可即時掌握市場價差,並將其納入交易策略中。
與其他指標結合: TradingView 的一大優勢是可在同一張圖表上疊加多個指標。
您可以在比特幣價格圖上加入 Coinbase 溢價指數指標,並同時參考 BlackRock 與 Fidelity ETF 的資金流入/流出數據,以進行多面向分析。
設定警報: 利用 TradingView 的警報功能,當 Coinbase 溢價超過特定水平或進入/離開某個區間時,自動觸發提示。
這有助於即時掌握市場變化並及時應對。
總結來說,Coinbase 溢價指數是一項能夠洞察美國市場機構投資者動向的指標,
而美國市場正是加密貨幣領域中的主要參與者之一。
當它與大型資產管理公司(如 BlackRock 與 Fidelity)發行的比特幣現貨 ETF 的資金流入/流出數據結合使用時,
能夠更清楚地掌握機構資金的實際流向,並判斷市場強度與趨勢反轉的可能性。
然而,與其盲目依賴該指標,不如將其視為輔助分析工具,
搭配其他技術分析指標共同使用,以更全面地理解市場狀況,
這樣才能建立穩健且具前瞻性的投資判斷。
倫敦流動性地圖無論你交易的是指數期貨還是外匯,每個倫敦交易時段的開局,總有一套熟悉的節奏。
市場在亞洲時段後甦醒,價格已經劃出區間,流動性在區間上下方聚集,舞台為倫敦的主導動向準備就緒。
對日內交易者而言,理解這個結構至關重要。
標記前一交易日與亞洲時段的關鍵價位,有助於界定風險、確立方向性偏好,並預判流動性可能被掃取的位置。這,就是你的 倫敦流動性地圖(London Liquidity Map)。
流動性地圖的構成要素
在倫敦開盤前,於圖表上標出四個關鍵價位。這些價位就是市場即將圍繞的「地標」。
前一日高點(PDH)
這裡往往聚集突破買單。許多止損與買入掛單位於前一日高點上方,形成自然的流動性區。
當價格於開盤初期突破該區時,請思考這是真正的突破,還是「掃單陷阱」之後的反轉?
前一日低點(PDL)
與PDH相反,PDL吸引空方突破者與止損賣單。
當倫敦時段跌破前低時,同樣要問自己:這是真跌破,還是市場掃完流動性後回到區間內?
亞洲高點與亞洲低點
亞洲時段(通常為英國時間00:00至07:00)定義了當日的初步區間。
倫敦開盤時往往先測試區間的一側,掃除該側流動性後,再揭示真正的方向。
最乾淨的型態通常發生在倫敦掃完亞洲區間的一側後,重新收復並推向另一側。
這四個價位共同構成你的流動性地圖——清晰地呈現潛在陷阱區、流動性聚集處,以及價格可能擴張的方向。
範例:GBP/USD(5分鐘K線圖)
前一日高低點與亞洲高低點清楚描繪出倫敦時段的流動性地圖。
過往表現並非未來結果的可靠指標。
倫敦如何運用這張地圖
當你標出這些價位後,倫敦時段的結構就變得更有章法。
目標不是預測方向,而是解讀市場行為。
倫敦開盤常伴隨波動放大,流動性通常會先被掃除一側。
常見情境為 「倫敦掃盤」(London Sweep) —— 價格掃過亞洲高或低後反向運行,這反映了在新一波行情啟動前的流動性清理。
在強勢趨勢日中,倫敦往往延續紐約前一日下午的方向,果斷突破亞洲區間並持穩結構,持續推進。
這類「延續日」雖不戲劇化,但方向明確、相對容易操作。
另有「假突破反轉」型態:市場先掃過亞洲區間的兩側,最終又回到起點。
這通常發生於市場平衡、等待更高週期數據或消息時。
及早辨認這種情境,可避免陷入震盪、保護資金。
每一種走勢都在講述市場意圖:
是在清止損後展開趨勢?延續前一時段的動能?還是重置流動性,等待下一次消息推動?
範例:EUR/USD(5分鐘K線圖)
此例中可見清晰的倫敦流動性地圖。倫敦時段先掃過亞洲低點(AL),再上行測試並掃過由亞洲高點(AH)與前一日高點(PDH)重疊形成的阻力區。
過往表現並非未來結果的可靠指標。
實戰應用
每天早晨繪製你的倫敦流動性地圖僅需幾分鐘,卻能換來數小時的交易清晰度。
標出前一日的高點(PDH)與低點(PDL)。
接著標出至英國時間07:00的亞洲高低點。
若想增加結構,可加入VWAP,但光憑這四個價位,已能揭示主要流動性所在。
觀察倫敦開盤首小時內價格對這些關鍵位的反應。
若價格掃過一側後立即收復,意味反轉意圖;
若乾淨突破、持穩結構並於區間外築價,則更可能為延續行情。
你無需預測結果,只需解讀反應。
市場的第一步,往往奠定整個時段的基調。
範例:
前置圖:GBP/USD 5分鐘K線
過往表現並非未來結果的可靠指標。
此例中,倫敦先掃過亞洲高點(AH),隨後下破亞洲低點(AL)與前一日低點(PDL),觸發更大規模的下跌。
結果圖:GBP/USD 5分鐘K線
過往表現並非未來結果的可靠指標。
三大核心重點
1️⃣ 每個交易時段都留下地圖
前一日高低點與亞洲區間共同揭示流動性分佈。
標記它們,能讓混亂變成結構。
2️⃣ 看反應,不看突破
倫敦是否掃盤或延續,取決於價格在關鍵位的反應,而非是否短暫穿越。反應才是真相。
3️⃣ 穩定建立直覺
每天繪製、每週回顧。
隨著時間累積,倫敦價格行為的重複性會變成你的本能,而這種熟悉感就是信心的來源。
免責聲明
本文僅供教育與資訊參考之用,並不構成投資建議,亦未考慮任何投資者的個人財務狀況或投資目標。
任何涉及過往表現的資料均非未來結果的可靠指標。
本內容並非針對英國居民之社群媒體推廣。
差價合約與點差交易為高槓桿複雜金融工具,存在迅速虧損的高風險。
85.24% 的散戶投資者帳戶在與本提供商交易時出現虧損。
請確保你了解這些產品的運作方式,並評估是否能承受虧損風險。
交易者應避免的三個常見錯誤無論是新手還是經驗豐富的專業交易者,都可能陷入心理陷阱,做出錯誤的交易決策,最終導致虧損。
了解並避免這些常見錯誤,是建立穩健交易策略並在市場中實現持續成功的關鍵。
以下是交易者應盡量避免的三大常見錯誤:
1️⃣ FOMO(錯失恐懼症)
FOMO 是一種強烈的情緒,會模糊交易者的判斷,讓他們因害怕錯過機會而衝動進場。
這通常表現為盲目追漲或在缺乏分析的情況下入場,從而增加虧損風險。
👉 要克服 FOMO,交易者應嚴格遵守交易計畫,保持紀律,專注於高機率的交易機會,而不是被市場波動所驅使。
2️⃣ 報復性交易(Revenge Trading)
報復性交易是指交易者為了彌補先前的虧損而衝動入場,希望「贏回來」或證明自己是對的。
這種行為往往導致更大的錯誤與損失。
👉 為了避免報復性交易,交易者應培養情緒上的冷靜,接受虧損是交易的一部分,不讓情緒主導決策。
3️⃣ 賭徒謬誤(Gambler’s Fallacy)
賭徒謬誤是指錯誤地認為過去的市場走勢會影響未來結果,例如相信趨勢會永遠持續或隨機事件可以預測。
👉 要克服這一誤區,交易者應認識到每一筆交易都是獨立的事件,過去的結果並不能保證未來的表現。
應依靠扎實的分析與風險管理,而非憑感覺或迷信。
⸻
透過避免這些心理陷阱,交易者可以培養更有紀律與理性的交易心態,從而提高在市場中長期成功的機會。
簡化版訂單區塊教學:掌握市場真正重要的價格區域訂單區塊(Order Blocks)這個詞聽起來或許有點技術性,但其實它的本質相當簡單 —— 它們代表了市場中大量買入或賣出發生的位置。若能正確理解,它們能幫助你辨認出動能的起點,以及價格可能在未來回測的區域。
以下將為你拆解什麼是訂單區塊、如何正確繪製,以及為什麼它們在高週期圖表上最具參考價值。
什麼是訂單區塊?
訂單區塊是價格在明確方向性走勢發生前的最後一段買入或賣出區域。這裡是多空雙方權力轉換的關鍵點。
在多頭情境中,它是價格上漲並突破結構前的最後一根陰線;
在空頭情境中,則是價格下跌前的最後一根陽線。
這些K線通常顯示出流動性聚集、建倉行為,以及市場準備啟動趨勢的過程。
當價格之後回測這些區域時,它們往往會再次發揮支撐(多頭)或壓力(空頭)的作用,因為最初推動行情的參與者可能會在這裡再次進場防守。
多頭訂單區塊:GBP/USD 四小時圖
過往表現並非未來結果的可靠指標
空頭訂單區塊:UKOIL 四小時圖
過往表現並非未來結果的可靠指標
如何繪製訂單區塊(以K線實體為主的畫法)
關於訂單區塊該如何畫,常見的爭論是要包含影線(wick)還是只取K線實體(body)。本文採用實體法(Body-to-Body),因為這種方式更乾淨、一致且實用。
步驟 1:辨認結構轉折點
找出市場出現反轉並突破前高或前低的位置。
多頭區塊:找出上漲前的最後一根陰線
空頭區塊:找出下跌前的最後一根陽線
過往表現並非未來結果的可靠指標
步驟 2:標記K線實體
以該根K線的開盤價與收盤價為界,畫出矩形區域。
矩形應覆蓋整個K線實體(不含影線),這代表主要成交集中之處。
過往表現並非未來結果的可靠指標
步驟 3:將區域延伸至右方
把該矩形延伸,觀察未來價格在回測時的反應。若該區域再次發揮支撐或壓力作用,表示該訂單區塊仍具效力。
過往表現並非未來結果的可靠指標
為什麼不畫影線?
雖然「影線法」能捕捉整根K線的高低點,包含流動性掃盤區,但往往使區域過寬、精準度降低。
使用「實體法」更能突出主要交易活動所在的區域 —— 它顯示真實的買賣壓力,而非短暫的波動。
可以這樣理解:
影線反映極端價格,實體反映市場意圖。
因此在實際標註或回測時,「實體法」更具實用性與一致性。
為什麼訂單區塊在高週期上最有效?
許多新手交易者的常見錯誤,是在短週期圖上尋找每一個小訂單區塊。
雖然低週期上也能出現,但真正可靠的訂單區塊往往出現在高週期圖上(例如4小時、日線、週線)。
原因很簡單:
高週期能過濾雜訊。
每一根K線都代表更多交易量與更大的參與者決策,因此形成的訂單區塊更能反映實質的市場主導力量,而非短線波動。
在1分鐘圖上看似「訂單區塊」的形態,可能只是短暫的流動性波動;
但在日線上,同樣的形態代表了機構或大型交易者的資金重新配置。
高週期訂單區塊同時也能為整體市場方向提供參考依據。
當價格接近日線級別的重要訂單區塊時,你就能清楚看到主要供需區域的位置,再結合低週期圖進行入場或風險管理。
簡言之:
高週期的訂單區塊揭示了市場結構的核心戰場 —— 決定趨勢延續或反轉的關鍵區域。
GBP/USD 日線圖
過往表現並非未來結果的可靠指標
三大重點回顧
1️⃣ 訂單區塊揭示權力轉換區域
它標示了多空力量轉變的最後階段,顯示市場控制權的更替。
2️⃣ 以K線實體繪製區域
實體法更精準、更具一致性。影線僅作輔助參考,避免誇大區域範圍。
3️⃣ 聚焦高週期圖表
4小時與日線級別的訂單區塊反映機構資金活動,比低週期訊號更具方向性。
免責聲明
本文僅供資訊與學習用途,並非投資建議,亦未考慮任何投資者的個人財務狀況或目標。
文中涉及的過往表現並不代表未來結果或表現。
社交媒體平台的內容並不適用於英國居民。
差價合約(CFDs)及點差投注屬於高風險槓桿產品,
85.24% 的散戶帳戶在與本公司交易此類產品時蒙受虧損。
請確保你完全理解這些產品的運作方式,並審慎評估自己是否能承受高風險損失。
公允價值缺口(Fair Value Gaps):它真正揭示了價格行為的意義如果你常在社群媒體上瀏覽交易圖表,應該會看過有人在K線圖上框出一些空白區域,稱它們為「公允價值缺口(Fair Value Gaps,簡稱 FVG)」。如今,它已成為現代交易語彙的一部分,與「流動性掃盤(liquidity sweeps)」及「訂單區塊(order blocks)」齊名。雖然這個詞聽起來有點神秘,但其實背後的概念相當合理。
公允價值缺口代表價格移動過快而產生的不平衡現象——當激進的買盤或賣盤跳過掛單區時,市場留下了一段未經交易的空間。這些缺口往往揭示了市場控制方的力量,也暗示價格在延續下一波走勢前,可能會回測該區域進行再平衡。
什麼是公允價值缺口?
公允價值缺口(FVG)是一種短期價格失衡,通常以三根K線的結構呈現。
在多頭 FVG中,第一根K線的最高價低於第三根K線的最低價,中間形成一段由第二根強勢上漲K線所造成的可見缺口。
在空頭 FVG中則相反:第一根K線的最低價高於第三根K線的最高價,第二根K線以強勢下跌的動能切穿價格區間。
這段「未被交易」的空間代表市場在該區域缺乏買賣雙方的交互。通常,它們出現在快速的突破行情、新聞事件或結構性轉折之中。
換句話說,FVG 是市場不平衡的「足跡」。當機構或演算法以強勢成交量推動價格時,會在圖表上留下這種空洞。而當動能放緩,價格往往會回測這些區域,以完成市場再平衡的過程。
這並非魔法,而是市場運作的機制 —— 流動性被快速吞噬後的自然結果。
GBP/USD 一小時K線圖
過往表現並非未來結果的可靠指標
公允價值缺口對市場結構的啟示
公允價值缺口不只是圖上的方框,它講述的是價格運動背後的故事。它揭示了市場中何時出現激烈參與、何處發生非效率交易。
在趨勢行情中,這些缺口顯示了機構可能加倉或轉向的關鍵點。例如:
在結構突破後出現的多頭 FVG,意味著強勁需求。
若價格回測該缺口並在中點(Mean Threshold)附近獲得支撐,通常表示這個失衡區仍被市場尊重,買方仍掌控局勢。
反之,若價格直接貫穿先前的缺口而不作停留,則意味著訂單流動已改變,創造缺口的一方已失去控制,暗示市場結構可能反轉。
因此,專業交易者不會把 FVG 當作獨立的訊號,而是結構分析的輔助工具。搭配高低點結構(Higher Highs, Lower Lows)與結構突破(Break of Structure)分析,FVG 成為價格敘事的視覺化表現。
US500 四小時K線圖
過往表現並非未來結果的可靠指標
如何運用公允價值缺口進行交易
關鍵在於順勢交易,而非逆勢操作。
先確定高週期趨勢方向(如日線或四小時線)。
再切換至低一階或兩階的週期,尋找與主趨勢一致的 FVG。
上升趨勢中:
價格突破結構後形成強勢多頭K線並留下 FVG;
當價格回測該區域時,若在缺口中點附近出現拒絕訊號或小級別結構突破向上,常是潛在的延續交易機會。
下降趨勢中:
反之,價格跌破結構後的空頭 FVG 區域,常成為潛在阻力帶或再度賣壓的區域。
一些交易者會將缺口中點作為風控參考。若價格明確收於中點之外,通常意味該 FVG 已失效。
並非所有缺口都會被迅速回補,有些甚至會持續存在數週甚至數月。這些未填補的缺口可作為長期觀察位,特別是與關鍵波段高低點或 VWAP 水準重合時。
許多交易者常犯的錯誤是把每個 FVG 都視為入場訊號。事實上,它只是輔助證據。
當你把它與市場結構、流動性掃盤及趨勢方向結合時,才會形成有說服力的交易故事。
GBP/USD 一小時K線圖
過往表現並非未來結果的可靠指標
三個重點結論
1️⃣ 公允價值缺口揭示市場失衡
這些區域代表價格移動過快、雙方未能充分參與的區段,反映機構主導下的非效率流動性消耗。
2️⃣ 它提供結構背景,而非單一交易訊號
FVG 幫助辨識市場控制方。若缺口被尊重,趨勢強度獲得確認;若被突破,可能意味趨勢反轉。
3️⃣ 最佳交易源於多重共振(Confluence)
結合高週期趨勢、流動性掃盤與結構突破確認,當所有條件一致時,交易邏輯完整且更具說服力。
免責聲明
本文僅供學習與資訊用途,並不構成投資建議,也未考慮任何投資者的個人財務狀況或投資目標。過往績效並非未來表現的可靠指標。
差價合約(CFD)及點差投注屬於複雜金融工具,因槓桿效應存在高風險。
85.24% 的零售投資者賬戶在本公司交易CFD與點差投注時蒙受虧損。
請謹慎評估自身風險承受能力與交易知識後再行參與。
性格轉變(Change of Character,簡稱 CHOCH):掌握市場控制權的轉折時刻每一個趨勢在看起來最堅挺的時候,往往正是即將反轉的開始。
相信你也見過這樣的情況:價格一路穩步上升,突然停滯、反轉,讓交易者不禁想問「市場怎麼變了?」
事實上,轉折的跡象早在 K 線明顯變化之前就已出現。這個早期訊號,就是交易者所稱的「性格轉變」(Change of Character,簡稱 CHOCH)。
什麼是性格轉變(CHOCH)
CHOCH 代表市場主導權在買方與賣方之間悄然轉移的時刻。
它意味著主導的一方開始失去動能或信心。
在上升趨勢中,這通常發生於價格無法再創新高,反而跌破前一個擺動低點。
在下降趨勢中,則是價格未能再創新低,隨後突破前一個擺動高點。
CHOCH 並非單一的買賣訊號,而是一種市場行為的轉變。
它可能預示反轉、較深的回調,或僅是暫時的整理。
重點在於——市場的節奏變了,而你需要調整預期。
無論是一分鐘圖還是四小時圖,CHOCH 的邏輯都適用。
時間週期越大,轉變的重要性越高;但即使是日內交易者,也能藉此捕捉反轉或動能減弱的時刻。
CHOCH 的結構要素
要識別 CHOCH,前提是市場必須存在可辨識的結構。若沒有明確趨勢,就沒有「轉變」可言。
觀察重點包括:
清晰的趨勢走勢,具明確的高低擺動點
最後一波推進未能延續,常見於小實體 K 線或快速拒絕形態
結構被打破——價格突破最近的反向擺動點
(可選)回測:價格回抽以確認轉勢後再延續新方向
舉例而言,在原油(UKOIL)一小時圖中,市場原先處於穩健上升趨勢。
當買盤在高位出現疲態後,最終突破了前一個低點,結構被打破——這正是性格轉變的明確信號。
UKOIL K 線圖
過往表現並非未來結果的可靠指標。
實際應用方式
CHOCH 最有價值的地方,是能與你的既有交易框架結合,將市場「情緒」轉化為可執行的依據。
搭配日內方向判斷:
若你的日線與小時偏向多頭,但盤中出現 CHOCH,這可能是提示:
應考慮收緊止損、分批獲利,或暫停進場,等待結構再次明朗。
搭配 VWAP:
CHOCH 在 VWAP 附近特別有力量。
當趨勢進入 VWAP、嘗試突破失敗並打破結構時,往往是控制權轉移的關鍵點。
若價格之後屢次無法重新站上 VWAP,則說明新方向已占上風。
搭配流動性掃單(Liquidity Sweep):
若掃單後出現 CHOCH,往往代表陷阱已成功。
掃單清理止損,CHOCH 確認結構翻轉——兩者結合,說明主導權確實易手。
讓 CHOCH 更具客觀性
起初,CHOCH 可能看似主觀,但只要明確定義「擺動點」的標準,它就能變得一致可重複。
專注於清晰的結構,而非微小波動。
等待完整的 K 線收盤突破關鍵點,而非僅反應於影線。
在所有交易中保持一致的邏輯應用。
在低時間週期中,CHOCH 有助於更精準地控制進出場;
在高時間週期中,則能揭示主要轉折點或新市場階段的開始。
案例分析
GBP/USD(四小時圖):
上升趨勢出現買盤衰竭,價格刺破高點卻未能站穩。
下一根 K 線跌破前低,明確形成 CHOCH。
動能轉弱,交易者開始尋找反向(做空)機會。
過往表現並非未來結果的可靠指標。
AUD/USD(一小時圖):
日內上升趨勢在關鍵阻力區遇到阻力。
價格衝高未果,隨後跌破前低,明確形成 CHOCH。
此後,市場展開短期下跌走勢。
過往表現並非未來結果的可靠指標。
總結
「性格轉變」關鍵在於覺察。
它讓你察覺市場結構、節奏、波動性與信心的細微變化。
市場在真正轉折前,往往已經留下線索,而 CHOCH 幫助你讀懂這些信號。
這不是在「抄頂」或「摸底」,而是讓你與市場節奏保持同步——
從趨勢轉向不確定,從強勢轉為疲弱,從主導變為被動。
無論短線或長線,只要持續練習,你將自然感受到這些變化。
在那之前,CHOCH 提供一個框架,幫助你以清晰的方式觀察市場。
免責聲明
本文僅供資訊與學習用途。所提供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也未考慮任何投資者的個人財務狀況或目標。
涉及過往表現的資料並不代表未來結果。
社交媒體內容不適用於英國居民。
差價合約(CFD)與點差投注屬於高風險槓桿產品,可能導致資金迅速虧損。
85.24% 的散戶投資帳戶在本提供商交易時發生虧損。
請謹慎評估自己是否了解相關產品運作機制,並能承受高風險損失。
交易紀律 – 專業交易者的決勝優勢在外匯和黃金交易中,每位交易者最終都會學到一個真理:紀律比策略更重要。
一個簡單的系統若能以紀律執行,便能帶來穩定的結果。
而一個出色的系統若缺乏紀律,則會在壓力下崩潰。
🧠 止損 & 止盈 – 你的生存工具
止損:不是投降,而是資本保護。
止盈:不是預測,而是趁貪婪侵蝕前鎖定收益。
👉 專業法則:在進入交易前設置SL/TP – 絕不要因恐懼或希望而移動它們。
📊 案例研究:紀律 vs 情緒
無紀律的交易者:當價格對他不利時,將止損移得更遠。小損失變成賬戶損害。
有紀律的交易者:保持止損不變,損失1%。超過20次交易,系統優勢帶來淨利潤。
➡️ 小虧大贏。
🚀 建立紀律的習慣
制定交易計劃:進場規則 – SL – TP – 風險 – 時間框架。
使用提醒:減少壓力,停止盯著圖表。
進場後走開:不要讓情緒干擾。
固定風險:每筆交易1–2%,無例外。
保持交易日誌:不僅追蹤結果,還要記錄決策背後的情緒。
🏆 為何紀律讓專業人士與業餘者區分開來
業餘者讓市場控制他們。
專業人士控制自己。
從長遠來看,成功不是來自一次“完美交易”,而是來自數百次有紀律的執行。
📈 結論
市場是不可控的。但你可以控制自己。
紀律是那個優勢:
保護你的資本。
穩定你的心態。
將策略轉化為穩定的結果。
💡 TradingView社區問題:
👉 “你是否曾打破過止損或止盈規則?這教會了你什麼關於紀律的事?”
每日交易偏向檢核表每位短線交易者都曾在 5 分鐘圖上看到相互矛盾的訊號。一根看似突破的多頭 K 線,下一刻卻又被高點反轉吞沒。若沒有更大時間框架的偏向,你很容易同時追逐多空訊號,最終付出代價。建立「每日偏向」能提供結構,過濾雜訊,並讓你保持與主要趨勢一致。
為什麼偏向重要
低週期走勢總會同時出現多空形態。真正的優勢不在於你能否辨認出形態,而在於你知道該交易哪一個。若日線與小時線同時指向上方,那麼 5 分鐘上的多頭吞噬形態就比雙頂更值得關注。沒有偏向,你就是在擲硬幣;有了偏向,你就是在疊加勝率。
日線的「氣壓」與小時線的「順風」
日線圖是你的「氣壓」。趨勢是向上、向下,還是盤整?50 日均線能快速判斷傾向。同樣重要的是前一日的收盤強弱:若上升趨勢中收在高點附近,動能往往延續至次日;反之,若收在低點,市場容易承壓;若收在中間區間,則意味著猶豫不決。
日 K 也循環於「擴張」與「收縮」:大 K 線顯示市場走勢強勁,但若延伸過度,也可能意味著力竭;小 K 線代表壓縮與震盪,但往往為下一次突破鋪路。讀懂這種循環有助於判斷延續還是謹慎。
小時圖則是你的「順風」。若小時走勢與 50 小時均線與日線背景一致,你就同時擁有氣壓與順風。若小時圖走勢背離,則需要給予更多重視,因為它更貼近你在 5 分鐘的執行。日線設定「氣候」,小時線則是「今日天氣」。
每日偏向檢核表
以下是一份簡單表格,你可在每個交易日開盤前完成。對每個因子勾選多頭、空頭或中性,最後用兩句話總結。
過往績效並非未來結果的可靠指標。
完成檢核後,你就能得到一個結構化的市場判讀:趨勢方向、價格相對 50 日均線的位置、前一日收盤的強弱,以及 K 線的擴張或收縮。小時圖再進一步細化,檢視短線趨勢與 50 小時均線。若日線與小時線同向,5 分鐘交易應順勢而為;若背離,則更重視小時圖,或暫時轉為中性等待結構理清。
範例總結
日線偏多,價格在 50 日均線之上,昨日收盤強勢,K 線擴張。小時走勢與 50 小時均線同樣向上。偏向為多,將專注於 5 分鐘逢低做多。
日線偏多並站上 50 日均線,但昨日收盤在中段,K 線呈現收縮。小時走勢跌破 50 小時均線。偏向中性,等待小時結構重新回到趨勢。
總結
每日偏向並不是預測市場將收在哪裡,而是幫助你在 5 分鐘走勢混亂時保持紀律。日線提供「氣壓」,小時圖提供「順風」,兩者結合為交易提供方向。當它們一致,你就擁有清晰度;當它們背離,你要麼調整,要麼觀望。
有了這份檢核表,你在下第一筆單之前就清楚自己所處的位置,而這種清晰度,比任何一個 5 分鐘形態都更有價值。
⚠️ 免責聲明: 以上內容僅供學習與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亦未考慮任何投資者的個人財務狀況或目標。過往績效並非未來結果的可靠指標。差價合約與槓桿產品屬高風險工具,可能迅速導致虧損。**85.24% 的零售投資者帳戶在本供應商進行差價合約與槓桿交易時蒙受虧損。**請務必確認您是否充分理解這些產品的運作原理,以及是否承受得起虧損風險。
如何平倉虧損交易?藝術家的心靈與交易者的策略
停損是風險管理中重要的一項技巧。當您進行虧損交易時,您需要知道何時該出場並接受損失。理論上,減少損失並將損失保持在較小範圍內是一個簡單的概念,但實際上這是一門藝術。以下是在您進行停損時需要考慮的 10 件事:
不要沒有停損策略就進行交易。 在您輸入訂單之前,您需要知道何時該出場。
停損應設置在價格波動的正常範圍之外的水平,該水平可能表明您的交易觀點是錯誤的。
一些交易者會將停損設置為百分比。 例如,如果他們試圖在股票交易中獲利 +12%,他們會在股價下跌至 -4% 時設置停損,以創建 3:1 的 TP/SL 比率。
其他交易者使用基於時間的停損。 如果交易下跌但從未觸及停損水平或在規定時間內未達到獲利目標,他們只會因沒有趨勢而退出交易並尋找更好的機會。
許多交易者即使看到市場出現飆升,也會在價格尚未觸及停損水平時退出交易。
在長期趨勢交易中,停損必須足夠寬,才能捕捉真正的長期趨勢,而不會在初期因噪音訊號而被停止。 這是使用 200 日移動平均線等長期移動平均線和移動平均線交叉訊號來獲得更寬停損的原因。對於潛在波動性更大的交易和高風險價格波動,重要的是要擁有更小的倉位規模。
您是在交易中賺錢,而不是虧錢。 僅僅持有並希望您的虧損交易能夠回本以便您能夠無盈無虧地停損是最糟糕的計劃之一。
賣出止損頭寸的最壞理由是出於情緒或壓力。 交易者永遠應該有合理的定量理由來止損。如果停損過緊,您可能會被止損,並且每次交易都可能輕鬆成為小損失。您必須為交易的發展提供足夠的空間。
當您的交易資本達到最大允許虧損百分比時,請務必退出頭寸。 根據您的停損和倉位規模,將您的總交易資本的最大允許虧損百分比設置為 1% 到 2% 可以幫助減少帳戶爆倉的風險並保持回撤較小。
賣出止損交易的基本藝術是了解一般波動性和趨勢變化價格變動之間的區別。
技术分析:关于其起源的一切
技术分析是一门通过图形方式研究和记录股票或资产的价格和交易量变化的学科,旨在利用可预测的重复模式和现象。
技术分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日本大阪米市期货市场。在日本经历了一个世纪的诸侯(大名)内战后,德川将军在1600年的关原之战中获胜,开始了日本的统一进程。为了维持对臣下的忠诚,德川被任命为幕府将军,通过将政治军事精英及其家族集中在江户(现在的东京)来巩固权力并维系忠诚。
当时,大名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向耕种他们土地的农民征收的大米。由于将大米运送到江户不切实际,大米被储存在大阪港。大名在江户的聚集引发了追求声望的竞争,表现为奢华和其他过度消费。为了维持这种生活方式,大名出售储存的大米,甚至预售未来的收成。为了这种“未来大米”,仓库开始发行被称为“空米”的合同。这些合同在二级市场上交易,催生了世界上最早的期货市场之一。
这一市场中最杰出的商人是大约在18世纪初活跃的本间宗久(Munehisa Homma)。对本间来说,市场受到投资者心理的强烈影响,投资者有时对收成的预期与实际情况不同。在他的著作《金之源》中,他提出了至今仍具实用性的观点,特别是西方许多交易者所知的“反向操作”理念:
“当大米价格开始上涨时,各地订单同时涌入,很快大阪市场也加入了这场盛宴。当人们甚至为储存的大米下单时,价格上涨得更快,购买热潮变得更加明显。但是,当你想和其他人一样下单购买时,重要的是要站在下单卖出的一方。当人们齐心协力,坚定地向西奔跑以参与上涨时,你应该向东走,你会发现巨大的机会。”
推广日本K线图在西方的投资者史蒂夫·尼森(Steve Nison)在《超越K线》一书中评论道:
“在我翻译的资料中,K线图常被称为坂田图,参照本间居住的港口城市坂田。然而,根据我的研究,本间不太可能使用K线图。这些图表更可能是在日本明治时期初期(19世纪末)发展起来的。”
需要强调的是,尽管本间没有使用K线图,这种图形表示方式是几个世纪以来使用价格记录进行预测经验的演变。
日本K线图的革命
价格的图形化表示在技术分析的演变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明确区分了东方与西方的投资方法。西方的传统柱状图主要局限于显示开盘价和收盘价,而日本K线图则提供了更全面的投资者心理洞察。这些图表不仅包括开盘价和收盘价,还包括每交易时段的最高价和最低价,通过K线的实体和影线以直观的方式呈现。
或许由于柱状图的简单性,西方投资者更专注于研究价格形态,而日本人则通过研究小群体K线来制定决策;但随着时间推移,这两种方法都变得同样实用,多时间框架的理解成为东西方投资者的操作核心。
在西方,现代技术分析之父理查德·W·沙巴克(Richard W. Schabacker)是一个应用多时间框架方法的典型例子,尽管他寿命短暂,却留下了丰富的著作。在其1932年的著作《技术分析与股票市场利润》中,他将市场运动分类为主要运动(月度)、中间运动(周度)和次要运动(日度)。在日本,细田悟一(Goichi Hosoda)——一目均衡表(Ichimoku Kinko Hyo)指标的创造者——是终生致力于分类和研究价格形态的投资者典范,超越了K线形态的使用。
随着时间推移,西方的现代投资平台采纳了日本K线图的创新,整合了在单一格式中显示最高价、最低价、开盘价和收盘价的能力。
在20世纪初,西方的图表研究者被称为“图表分析师”(chartists),但现在,“图表分析”(Chartismo)常与记者兼投资者理查德·W·沙巴克(1899-1935)推广的经典方法论相关联,这一方法论随后由罗伯特·D·爱德华兹(Robert D. Edwards)和约翰·马吉(John Magee)于1948年出版的《股票趋势技术分析》一书进一步普及。
技术分析兴起理论
自人类文明之初,人们就试图通过表现周围的现象来理解或传递信息。无论是通过洞穴壁画、符号还是书面记录,可视化表达一直是赋予世界意义的基本工具。毫无疑问,价格波动是一个引人分析的现象。
早期的投资者通过图形表示试图在混乱中寻找秩序。通过一丝不苟地记录价格变动,这些先驱者可能发现了令人惊讶的事情:似乎能够预测未来行为的重复模式。这一发现一定令人兴奋,因为它带来了以看似低风险获得显著利润的希望。
无需像后来的技术分析师那样理解市场心理,这些早期投资者在这些模式中找到了实际优势。当足够多的人识别并根据同一模式采取行动时,该模式往往更频繁地实现,从而增强了其有效性。因此,起初的直观观察演变为一种结构化的实践,为我们今天所知的技术分析奠定了基础:成千上万的投资者利用这一学科来解读市场行为并做出明智决策。
有趣事实
第一部描述股票投资现象的著作是约瑟夫·德·拉维加(José de la Vega)的《混乱中的混乱》(Confusión de Confusiones,1688年),故事背景设定在当时的欧洲金融中心阿姆斯特丹。这部小说与其说是对当时投资方法的详细研究,不如说旨在娱乐并告知读者投机的风险。
其作者还采用了比同时代作家更为华丽的叙事风格:
“他们试图通过让那些频繁参与其交易的人感到不安来使股票永存,就像将他们囚禁在塔中,并将锁扔入海中,永远无法让他们抱有解锁的希望。”
结论
有些人可能认为技术分析的历史只是一个有趣但与当前实践无关的故事。然而,历史表明,市场不仅是数字的集合,更是人类心理的反映。技术分析远非仅仅是需要记忆的技巧目录,它邀请我们理解心理动态以做出明智决策。
认识到市场由历史模式塑造为我们提供了战略优势。通过研究从17世纪日本米商到现代分析师的投资者如何解读价格和情感,我们可以更精准地预测市场走势。这一视角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操作,还使我们在集体心理仍占主导地位的环境中成为更自觉、更准备充分的投资者。
参考文献
尼森,S.(1994)。《超越K线:揭示日本新图表技术》。纽约,NY:约翰·威利父子出版社。
沙巴克,R. W.(1932)。《技术分析与股票市场利润》。纽约,NY:B.C.福布斯出版社。
爱德华兹,R. D.,& 马吉,J.(1948)。《股票趋势技术分析》。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约翰·马吉出版社。
拉巴萨,Y.(无日期)。《如何掌握日本K线?》 。YouTube。
大盘走弱时,谁还能逆势而上?强势股背后的关键线索每一波抛售背后都有一段故事,但并非所有股票在这场剧情中扮演的角色都相同。有些个股因为与宏观情绪、板块轮动或估值过高挂钩而被拖累;但也有一些股票展现出完全不同的特质——抗跌力。
在疲弱市场中寻找强势股,并不只是看谁在红盘日里开出绿灯,而是要识别那些具备长期韧性、基本面稳健,且能在压力消退后迅速反弹的公司。
以下是几项关键特征,帮助你在大盘压力下也能找出具备领先潜力的标的。
1. 长期多头趋势仍未改变
当市场剧烈波动时,从短线走势中抽离、拉远观察是关键第一步。你要找的是那些多年来持续走升的股票,而不只是近几个月的上涨。
判断标准包括:
• 价格长期维持上升结构,建议切换至周线图观察。
• 回档幅度符合过往修正范围,并守住主要支撑区域。
• 当前的调整仍属大趋势中的健康回落,而非趋势反转的起点。
这类股票即便出现短期卖压,但每次关键时刻都由买方取得主导。
范例:Spotify(SPOT)周线图
过往表现并非未来结果的可靠指标
2. 快速反弹能力(Bouncebackability)
这个源自足球术语的词语,其实完美诠释了强势股在疲弱市况中的表现。
某些股票一旦下跌就跌不停,但也有股票在测试支撑后迅速弹回,当卖压一减退便强势回升。这样的快速反弹,是潜藏买盘最直接的信号。
常见的表现包括:
• 价格迅速站回 50 日或 200 日均线之上。
• 虽曾跌破支撑,却未出现延续性下跌,反而重新回升至区间内。
• 跌幅明显小于同板块或大盘指数,走出自己的节奏。
这些反弹力强的股票,往往是行情反弹时的领头羊。若能在下跌时期及早辨识,将有机会抢占先机。
范例:BAE Systems(BA.)日线图
过往表现并非未来结果的可靠指标
3. 财务体质仍具优势
在市场情绪转弱时,基本面强劲的公司更容易突围而出。
相比高估值、亏损或未实现获利的概念股,那些具备稳定获利与健康财务结构的企业,更容易获得资金青睐。
值得关注的数据指标包括:
• 强劲自由现金流: 在各种市场环境中持续产生现金。
• 高资本报酬率(ROCE): 15%以上的 ROCE 是企业效率与盈利力的象征。
• 低负债或净现金: 在利率走高时,低杠杆企业具有优势。
• 稳定毛利率与营业利润率: 能显示公司拥有议价能力,即便成本上升也能维持利润。
如果技术面抗跌,基本面也够稳,你手上的不只是防守型股票,更可能是下一波行情的领头羊。
4. 即将出现的财报催化剂
在弱势市场中,股价与基本面有时会出现脱节,但这种偏离往往在财报或重大消息公布时修正。
因此,留意公司是否即将:
• 发布交易更新,可能超出市场预期?
• 公布财报,有望重申其长期成长路径?
• 遇上产业利多(如监管明朗化、产品发布)?
你要找的,就是能让市场重新聚焦基本面的触发点(trigger),引发资金回流的催化剂。
5. 相对强弱是关键指标
最后也是最直接的方法:观察相对强弱表现。
这不是 RSI,而是实际比较个股与其板块或指数的表现:
• 大盘在跌,个股持平——强势。
• 大盘一片绿,个股独自上涨——领先。
• 板块重挫,个股盘整抗跌——压力酝酿中。
可透过简单的比率图、重叠线图或板块比较进行观察,是一种精准识别潜力股的技巧。
范例:Netflix 相对 S&P 500 图表
过往表现并非未来结果的可靠指标
总结:强势股的核心条件
在弱势市场中找出强势股,重点不在于抄底,而是从市场杂讯中发现真正的价值。
• 长期趋势尚未改变。
• 出现快速反弹迹象。
• 财务基本面稳健具韧性。
• 具备可能触发关注的事件或财报。
• 相对表现稳定或逐步走强。
满足以上条件的,不只是「不错的图形」,更可能是下一轮行情的核心领袖。
免责声明:本资料仅供信息和学习用途。提供的信息不构成投资建议,也未考虑任何投资者的个人财务状况或目标。任何涉及过去表现的信息均不可靠地指示未来结果或表现。社交媒体渠道对于英国居民不适用。差价合约和差价交易是复杂的金融工具,因杠杆效应而伴随着快速亏损的高风险。 82.67%的零售投资者在与本提供者交易差价合约和差价交易时亏损。 您应考虑您是否了解差价合约和差价交易的运作方式,并且是否能够承担高风险以避免资金损失。
大盤走弱時,誰還能逆勢而上?強勢股背後的關鍵線索每一波拋售背後都有一段故事,但並非所有股票在這場劇情中扮演的角色都相同。有些個股因為與宏觀情緒、板塊輪動或估值過高掛鉤而被拖累;但也有一些股票展現出完全不同的特質——抗跌力。
在疲弱市場中尋找強勢股,並不只是看誰在紅盤日裡開出綠燈,而是要識別那些具備長期韌性、基本面穩健,且能在壓力消退後迅速反彈的公司。
以下是幾項關鍵特徵,幫助你在大盤壓力下也能找出具備領先潛力的標的。
1. 長期多頭趨勢仍未改變
當市場劇烈波動時,從短線走勢中抽離、拉遠觀察是關鍵第一步。你要找的是那些多年來持續走升的股票,而不只是近幾個月的上漲。
判斷標準包括:
• 價格長期維持上升結構,建議切換至週線圖觀察。
• 回檔幅度符合過往修正範圍,並守住主要支撐區域。
• 當前的調整仍屬大趨勢中的健康回落,而非趨勢反轉的起點。
這類股票即便出現短期賣壓,但每次關鍵時刻都由買方取得主導。
範例:Spotify(SPOT)週線圖
過往表現並非未來結果的可靠指標
2. 快速反彈能力(Bouncebackability)
這個源自足球術語的詞語,其實完美詮釋了強勢股在疲弱市況中的表現。
某些股票一旦下跌就跌不停,但也有股票在測試支撐後迅速彈回,當賣壓一減退便強勢回升。這樣的快速反彈,是潛藏買盤最直接的信號。
常見的表現包括:
• 價格迅速站回 50 日或 200 日均線之上。
• 雖曾跌破支撐,卻未出現延續性下跌,反而重新回升至區間內。
• 跌幅明顯小於同板塊或大盤指數,走出自己的節奏。
這些反彈力強的股票,往往是行情反彈時的領頭羊。若能在下跌時期及早辨識,將有機會搶占先機。
範例:BAE Systems(BA.)日線圖
過往表現並非未來結果的可靠指標
3. 財務體質仍具優勢
在市場情緒轉弱時,基本面強勁的公司更容易突圍而出。
相比高估值、虧損或未實現獲利的概念股,那些具備穩定獲利與健康財務結構的企業,更容易獲得資金青睞。
值得關注的數據指標包括:
• 強勁自由現金流: 在各種市場環境中持續產生現金。
• 高資本報酬率(ROCE): 15%以上的 ROCE 是企業效率與盈利力的象徵。
• 低負債或淨現金: 在利率走高時,低槓桿企業具有優勢。
• 穩定毛利率與營業利潤率: 能顯示公司擁有議價能力,即便成本上升也能維持利潤。
如果技術面抗跌,基本面也夠穩,你手上的不只是防守型股票,更可能是下一波行情的領頭羊。
4. 即將出現的財報催化劑
在弱勢市場中,股價與基本面有時會出現脫節,但這種偏離往往在財報或重大消息公布時修正。
因此,留意公司是否即將:
• 發佈交易更新,可能超出市場預期?
• 公布財報,有望重申其長期成長路徑?
• 遇上產業利多(如監管明朗化、產品發布)?
你要找的,就是能讓市場重新聚焦基本面的觸發點(trigger),引發資金回流的催化劑。
5. 相對強弱是關鍵指標
最後也是最直接的方法:觀察相對強弱表現。
這不是 RSI,而是實際比較個股與其板塊或指數的表現:
• 大盤在跌,個股持平——強勢。
• 大盤一片綠,個股獨自上漲——領先。
• 板塊重挫,個股盤整抗跌——壓力醞釀中。
可透過簡單的比率圖、重疊線圖或板塊比較進行觀察,是一種精準識別潛力股的技巧。
範例:Netflix 相對 S&P 500 圖表
過往表現並非未來結果的可靠指標
總結:強勢股的核心條件
在弱勢市場中找出強勢股,重點不在於抄底,而是從市場雜訊中發現真正的價值。
• 長期趨勢尚未改變。
• 出現快速反彈跡象。
• 財務基本面穩健具韌性。
• 具備可能觸發關注的事件或財報。
• 相對表現穩定或逐步走強。
滿足以上條件的,不只是「不錯的圖形」,更可能是下一輪行情的核心領袖。
免責聲明:本資料僅供信息和學習用途。提供的信息不構成投資建議,也未考慮任何投資者的個人財務狀況或目標。任何涉及過去表現的信息均不可靠地指示未來結果或表現。社交媒體渠道對於英國居民不適用。差價合約和差價交易是複雜的金融工具,因杠桿效應而伴隨著快速虧損的高風險。82.67%的零售投資者在與本提供者交易差價合約和差價交易時虧損。 您應考慮您是否了解差價合約和差價交易的運作方式,並且是否能夠承擔高風險以避免資金損失。
結合律交易系統(三)-三種FVG與逆勢分型區間【關於FVG】
1、FVG是用來優化結合律內點位的行為,早期結合律是分型突破立即操作,因此FVG不一定需要。(不管任何交易系統,良好的理財思維比學好交易系統更重要。)
2、FVG一樣是看包含之後的成立。
3、所有的FVG都只有一個,包含突破FVG,而突破FVG可作延伸支撐壓力應用。(後面章節再說明。)
【關於逆勢分型區間】
1、逆勢分型區間在結合律原本用於識別另一邊的力度展示。(並非絕對,請注意,沒有過於完美的交易系統存在。)
2、逆勢分型區間的存在並不影響「分型->過程->分型」,意思是「頂分型區間」到「底分型區間」,若「頂分型區間」出現「逆勢分型區間」,該「逆勢分型區間」與「底分型區間」重疊是沒關係的。
熊市不止靠防守?兩種高勝率做空策略完整拆解(第二篇)在本系列第一部分中,我們探討了進行熊市交易所需的心態轉變與市場結構變化。重點不在於盲目追逐動能或恐慌反應,而是理解市場阻力方向已經改變,並學會適應新的環境。
而在第二部分,我們將進一步具體化,拆解兩種在熊市中表現穩定、可重複應用的技術型態。這些策略不僅可應用於指數,也適用於個股與外匯市場。
型態一:日線圖上的匯聚阻力反轉形態
這是我們經常在熊市初期反彈告終,或在跌勢後期短暫反彈再次翻空時,看到的經典日線級別型態。
其結構簡單:反彈行情觸及一系列關鍵阻力位。這些阻力可能包括:
• 來自前波低點或突破區的水平壓力位。
• 自近期高點或下跌起點所錨定的 VWAP。
• 呈現下滑趨勢的 21 日或 50 日移動平均線。
當價格觸及這些匯聚阻力區時,便需密切關注動能的轉變。
觀察重點
目標不是猜頂,而是等待明確的空頭反轉訊號,如:
• 空方吞噬蠟燭
• 黃昏之星形態
• 長上影線(特別是觸碰 VWAP 或下滑均線後遭拒)
一旦形態出現,下一步便是等待確認 —— 隔日收盤跌破反轉蠟燭低點,即可視為進場觸發。止損則可設於近期高點或阻力區之上。
近期案例:
美元指數(DXY)日線圖
過往表現並非未來結果的可靠指標
標普500(US500)日線圖
過往表現並非未來結果的可靠指標
為何此策略有效?
熊市的本質就是反彈失敗。這些反彈往往停滯於被大量交易者關注的阻力區。一旦買方無力突破,賣方便會接手主導,而因為眾多交易者都觀察相同區域,行情常有強烈延續性。
這並不是追第一波跌勢,而是捕捉「第二波」——即反彈失敗後的空頭延續段。
型態二:小時線圖中的盤整破位
第二種策略適用於低時間週期,常見於小時圖。核心是簡單的盤整後下跌結構,搭配 9 與 21 期 EMA 作為參考依據。
該型態通常出現在行情已明確轉空後,市場短暫整理或輕微反彈,然後恢復跌勢。
型態結構說明
價格先下跌一段,然後進入窄幅盤整區(橫向箱體或下降三角)。此時價格多數時間位於 9 與 21 EMA 之下,且兩條均線開始走平或下彎。
期間成交量縮減,顯示市場正等待方向性突破。
關注的入場信號為價格有效跌破盤整區底部,並收出強勢空方蠟燭。若之後出現回測,也可視為風險較低的再次入場機會。
近期案例:
布蘭特原油(UKOIL)小時圖
過往表現並非未來結果的可靠指標
ARM 小時圖
過往表現並非未來結果的可靠指標
入場與控管方式
觸發條件為價格首次明確跌破盤整區下緣,並伴隨有效收盤。止損可設於區間上緣或 21 EMA 上方,依時間框架與風控需求調整。
目標價可根據前波低點或盤整區高度進行等幅投射。
此為「動能延續型」策略,無需行情反轉,只需趨勢延續即可運作。
為何此策略有效?
在熊市中,短期盤整型態往往成為「中繼站」。市場在此暫歇、消化跌勢後,重新加速下行。當大環境偏空,這類破位常乾脆俐落。
關鍵在於耐心:不要急於在盤整區內部操作,應等待結構成形,並以 EMA 判斷趨勢方向,在確認破位時果斷出手。
跨週期搭配,強化勝率
最有效的熊市交易方式之一,是跨時間週期搭配使用上述兩種型態。
你可能先在日線圖(型態一)看到價格觸及阻力並出現反轉訊號,接著切換至小時圖(型態二),等待符合主趨勢的盤整破位。這便是結構與時機的結合,能顯著提升交易勝率。
回到大局觀
這兩種策略都立基於同一核心觀念:在熊市中,唯有放下「預測底部」的執念,才能看見市場的真實方向。
在下行趨勢中,反彈是重設空頭倉位的機會,而非改變立場的理由。結構與確認變得更加關鍵,而提前規劃進出場策略,則是保持客觀的必要條件。
免責聲明:本資料僅供信息和學習用途。提供的信息不構成投資建議,也未考慮任何投資者的個人財務狀況或目標。任何涉及過去表現的信息均不可靠地指示未來結果或表現。社交媒體渠道對於英國居民不適用。差價合約和差價交易是複雜的金融工具,因杠桿效應而伴隨著快速虧損的高風險。82.67%的零售投資者在與本提供者交易差價合約和差價交易時虧損。 您應考慮您是否了解差價合約和差價交易的運作方式,並且是否能夠承擔高風險以避免資金損失。
市場翻空怎麼辦?第一步:這樣調整你的交易策略當價格行為的特性發生根本性改變時,許多交易者才會真正意識到熊市對交易決策的深遠影響。許多人在市場情緒反轉時仍使用原有策略,期待同樣節奏,最終卻發現自己站在錯誤的一方,面對越來越猛烈的行情。
在這個系列的第一部分中,我們將探討五個關鍵步驟,幫助你調整交易方式。同時,我們也將挑戰傳統熊市定義,並說明為何交易者應該採用更實用、以價格為導向的觀察方式來應對市場情緒的轉變。
「20%定律」的迷思
所謂「從高點下跌 20% 即進入熊市」的定義,或許對財經媒體來說很實用,但對交易者而言幾乎毫無幫助。單一市場若緩步下跌 20%,與多個資產類別出現強烈動能性拋售,代表的是截然不同的情境。
真正的熊市不在於跌幅大小,而在於市場行為的變化:快速賣壓、反彈失敗、支撐被擊穿,以及整體市場語調的轉變。當市場陷入恐慌,指數與板塊同時崩跌時,就是交易者應收斂焦點、調整策略的時刻。
五個應對熊市的交易調整步驟
步驟一:盡早識別市場環境
首要任務是接受市場已不再是「逢低買進」的環境。觀察是否出現反彈乏力、反彈成為做空機會而非趨勢回升,是關鍵徵兆。
幾個判斷指標包括:
- 價格日收盤跌破前支撐,且隔日未見明顯反彈
- 200 日 EMA 被有效跌破並出現延續性走勢
- 銅、高收益債或科技類股等風險市場同步走弱
若你熟悉我們過去的交易方法,會知道我們強調價格結構與確認信號。在熊市階段,這些原則更是不可或缺。
US500 日線圖
過往表現並非未來結果的可靠指標
步驟二:關注仍具空間的市場
當恐慌擴散時,最常見的錯誤是追逐波動最大的市場,結果往往進場過晚,剛好遇上短線反彈。
我們建議聚焦兩類市場:
1. 結構分析——觀察當前價格與下一主要支撐之間的距離。若下方缺乏明確支撐,行情就可能延續無干擾。
2. 壓縮後突破——許多趨勢日始於價格盤整。若市場長時間收斂,隨後向下突破,這可能代表動能蓄勢完成,尤其與整體空方氛圍一致時,信號更為可靠。
AUD/USD 週線圖
過往表現並非未來結果的可靠指標
步驟三:重新思考回調的意義
這是許多交易者最難轉換的觀念。在多頭市場中,回調意味著進場機會;但在空頭市場中,回調往往是再次進場做空的時機。
一個實用技巧是觀察「雙段式回調」進入阻力區,尤其是過去的支撐現在轉為壓力時。如果此時伴隨吞噬蠟燭或動能明顯減弱的形態,則成為理想的進場時點。
目標不在於逢彈必空,而是識別那些隸屬於大趨勢中的回調,並視其為策略性切入點。
步驟四:改變你使用 VWAP 的方式
VWAP(成交量加權平均價)在熊市中常被忽略,但其實是極具價值的工具。
在多頭行情中,價格常在 VWAP 上方波動。而在空頭市場中,VWAP 則成為價格無法突破的上方壓力。觀察價格在日內如何接近 VWAP 並出現反轉,是掌握趨勢方向的簡單有效方法。
例如,在美股交易時段,若價格一開始就觸碰 VWAP 並受阻,再跌破前日低點,往往預示賣方力量將加速。
US500 5 分鐘圖
過往表現並非未來結果的可靠指標
步驟五:等待確認再行動
在熊市中,確認信號比任何時候都更重要。不要急於猜高點或提前進場,最終被困在反彈或「空頭擠壓」中。
確認信號包括:
- 價格明確跌破並收在前一日低點下方
- 關鍵價位出現吞噬或 Doji 崩解形態
- 價格回測並明確拒絕跌破支撐後轉壓力區
記住:熊市中,稍微晚一點、確認多一點,往往比過早進場來得安全。
敬請期待下一篇...
在系列的第二部分中,我們將進一步建立實用交易計劃,專為熊市環境設計。
我們將示範如何結合關鍵技術位、VWAP 結構與形態確認(如吞噬與 Doji 崩解),建構具邏輯與低雜訊的空頭策略。
同時也會說明如何利用前日低點、亞洲時段區間與成交量密集區作為入場與目標參考,不論是日內交易 S&P 500 還是中長線觀察產業 ETF,這些方法都能協助你在市場轉弱時做出更清晰的判斷。
免責聲明:本資料僅供信息和學習用途。提供的信息不構成投資建議,也未考慮任何投資者的個人財務狀況或目標。任何涉及過去表現的信息均不可靠地指示未來結果或表現。社交媒體渠道對於英國居民不適用。差價合約和差價交易是複雜的金融工具,因杠桿效應而伴隨著快速虧損的高風險。82.67%的零售投資者在與本提供者交易差價合約和差價交易時虧損。 您應考慮您是否了解差價合約和差價交易的運作方式,並且是否能夠承擔高風險以避免資金損失。






















